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伤寒面容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肠伤寒脊髓膜炎,炎等高热衰竭患者。伤寒(typhoidfever)又称为肠热病(entericfever)、湿温伤寒、肠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常起源于食物或饮用水遭到带原者粪便所污染,很快造成大流伤寒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造成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的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
目录

原因

多为患肠伤寒炎、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传播。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亦是暴发流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起本病的流,而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

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再次患病者极少。

检查

常规检查

诊断伤寒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试验阳性。

细菌检查

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培养高,尤适于已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培养阴性者;

③粪便培养从潜伏期起便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也可获阳性培养。

免疫检查

肥达氏试验伤寒清凝集试验即肥达反应阳性者对伤寒伤寒助诊断价值。检查中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种的在于用凝集法测定病人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病程第1周阳性反应不多,一般从第2周始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有少数病人抗体很迟才升高甚至整个病程抗体效价很低(14.4%)或阴性(7.8%~10%),故不能据此而排除本病。

鉴别诊断

伤寒面容的鉴诊断:

1、苦笑面容伤风是由伤风梭状孢杆菌毒素所致神经系统综征。患者局部或全身肉阵发或强直性痉挛,因面颌及颈部肉常受累,苦笑面容为特征表现。

2、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晦暗,眼睑、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3、痴呆面容:头大颈短,眼裂小,深宽平,翼肥大,大宽厚且常伸出外,常见于呆小症患者。

4、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结核病、癌症晚期等。

5、面具面容:面部表情呆,有如戴着面具一样,常见于炎、震颤麻痹症患者。

6、半侧痉挛面容:半侧面部肉阵发性不规则抽搐,有时仅表现为霎眼痉挛或抽搐,常见于神经瘫痪后遗症及三叉神经痛、中枢神经障碍的患者。

7.表性淡漠,反应迟钝少气懒言,称为无欲貌。

伤寒:热持续5天以上,体温持续上升或呈稽留热或呈弛.张热,有伤寒面容、头痛、相对缓脉伤寒脾大、流脊髓膜炎简称膜炎或流,本病是儿童、青年容易罹患的疾病。少数重症病例早期见皮肤瘀点、瘀斑,并迅速进性增多,伴中毒面容。

缓解方法

重点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病人和带菌者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停药后一周,每周作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沿用已久的死菌疫苗保护作用不理想,服减毒菌苗在试用中。本病的预防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性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