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面部闪电疼痛

许多人常会感到身体某个部位闪电一般快速的刺痛。但因为疼痛很短暂,并没有起人们的注意,闪电疼痛也是神经痛的要表现症状之一,这种闪电式的疼痛有可能就是神经性疼痛。面部闪电疼痛是由三叉神经起的,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感觉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
目录

原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感觉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管畸部位的质畸等因素有,而起疼痛发作。

1.病因分类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上把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往认为占临床的大多数,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发作短暂性剧烈疼痛,是无器质性损害可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达70%~80%,最小年龄只有十几岁,最高年龄92岁。男女发病比数各家报道有所不同,据一份国15家医院1454例统计,男多于女,其中男788例,女666例。国另一组4386例三叉神经痛发病情况,女性多于男性,为3∶2。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颅外各种器质性病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的病人。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点是: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或为持续性、发作性疼痛,而无扳机点。体格检查可查出三叉神经受累的客观表现及原发性疾病的体征,但亦可完全为阴性者。CT、MRI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检查

发作时多突然发生,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多则半小时;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

(1)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常局限于一侧。虽3支均可累及,但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2)疼痛性质: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疼痛由颌面或始,沿神经支配区放射,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亦可长达数分钟。发作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变频、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3)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旁、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4)其他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同侧抽搐、面部潮红、流泪流涎,这种特殊面容又称痛性抽搐。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用手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其实并不能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落。为避免发作,病人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5)体征: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偶可在其某一支的支配区出现疱疹,系因半月神经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由各种病变侵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神经干所致之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其特点为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常达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查体可见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多累及第一、第三支。第一支受累可有角膜反射迟钝,第三支受累可见咀嚼无力和萎缩。另外,尚可伴有原发疾病的其他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面部闪电疼痛的鉴诊断:

1、痛性脸抽搐: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在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2、脸部疼痛脸部疼痛是指在脸部的一边或者双边疼痛,或者头处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钝痛,也可以是波动痛,还可能是非常强烈的刺痛。面部疼痛或痉挛,一般没有生命攸的威胁,但痛者却十分痛苦,即使能忍住疼痛,表情麻木不自然。

发作时多突然发生,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多则半小时;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

缓解方法

1、饮食要有规律,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说话,刷,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机点而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

4、情绪稳定,不宜激动,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新鲜;保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满月脸

下一篇 面部麻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