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麻疹面容

麻疹面容: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阻塞,伴有发热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rsquo;s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麻疹的出疹期表现为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流浓涕,上述表现之......
目录

原因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眼结膜分泌物、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要通过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特征

发病季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

检查

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眉清秀,皮肤富有光泽。

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前有用ELISA法测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分泌物,、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细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涂中细胞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法测定病人细胞麻疹病毒RNA。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和尿沉渣涂,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外包涵体中麻疹病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率高。

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确诊。

鉴别诊断

麻疹面容的鉴诊断:

1、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光暗淡。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硬化、恶性肿、严重结核病等。

2、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晦暗,眼睑、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3、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多为患肠伤寒炎、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4、猩红热面容:面部充潮红,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

5、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眉清秀,皮肤富有光泽。

缓解方法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隔离。对接触者应进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门窗通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麻疹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水。

⑤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⑥被动免疫:在麻疹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面部脱皮

下一篇 面颊明显内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