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低颅压综合症

低颅压综症是由各种原因起的侧卧位部蛛网膜下腔的液压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症。要是由于颅压力降低后,液的“液垫”作用减弱,组织下沉移位,使颅底的痛觉敏感结构和硬膜、动脉、静神经等受牵拉所致。临床上此综症并不太少见,常见于未能认识而误诊,临床上常分为症状性低颅压和原发性低颅压。低颅压综症是由各种原因起的侧卧位部蛛网膜下......
目录

基本内容

低颅压综症是由各种原因起的侧卧位部蛛网膜下腔的液压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症。低颅压综症一般是由于体积的减少、液的减少或液量的减少成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近来逐渐起人们的注意,但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未阐明。临床上此综症并不太少见,常见于未能认识而误诊,临床上常分为症状性低颅压和原发性低颅压。要是由于颅压力降低后,液的“液垫”作用减弱,组织下沉移位,使颅底的痛觉敏感结构和硬膜、动脉、静神经等受牵拉所致。

治疗方案

  1、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液(2000-3000ml/d)、穿紧身裤和束带,给予适量镇痛等。鞘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可使穿后头痛缓解。

  3、药物治疗:咖啡因可阻断腺苷受体,使颅管收缩,增加CSF压力和缓头痛。可用苯钾酸钠咖啡因500mg,皮下或肉注射,或加入500-1000ml乳化林格林液缓慢静滴注。

  4、硬膜外贴疗效是用自体15-20ml缓慢注入或胸段硬膜外间隙,液从注射点上下扩展数个椎间隙,可压迫硬膜囊和阻塞液漏出,迅速缓解头痛,适于穿后头痛和自发性低颅压性头痛,有效率达97%。

用药安全

  本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原发性以体弱的女性多见,继发性的两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因低颅压性头痛大多数是由于穿、麻或颅外伤后,造成液过多渗漏而起。所以最要的预防措施是防止液渗漏。

症状病因

(一)体积减少 失水或恶病质状态如实质水分的丧失、体积缩小、液生成减少、液浓缩、液渗透压增加、脑萎缩等。 图片

(二)液减少

1. 液漏出:穿或膜术后,由于液从针孔漏出、局部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液产生的下丘中械的紊乱,颅外伤或颅术后手术或外伤导致环量减少,或颅底骨折液外漏和局部管的反射性痉挛膜膨出伴有液漏的患者。

2. 其他:有报道巴比妥类慢性中毒可出现低颅压综症。

低压常由以下三面原因起:

(一)体积减小

失水或恶病质状态:此时颅低压是由以下三种因素成:①实质水分的丧失、体积缩小;②液生成减小;③液浓缩、液渗透压增加因而对液的吸收增加。

(二)液减少

1. 液漏出:穿后由于液从针孔连续漏出、局部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液产生的下丘中枢的紊乱,可以产生低颅压

2. 颅外伤或颅术后: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环量减少和局部管的反射性痉挛起颅低压,常伴有意识障碍。此外外伤可致丛绒毛基质出继后,在绒毛基质纤维化阶段则出现颅低压,因此外伤后的低颅压综症往往是外伤后期的症状之一。

3. 感染或感染变态反庆性慢性软膜炎和膜室管膜炎:由于患者脑室丛绒毛基质发生纤维化,丛上层常萎缩在绒毛基质中,纤维和嗜银纤维增生,纤维和绑毛小动脉发生透明性变,因而绒毛小动脉管腔常狭窄或塞,绒毛管之外有纤维被膜成。由于上述病理改变使液的生成减少而造成颅低压。

4. 中毒:有报道慢性巴比妥类中毒出现了低颅压综症,其发病机理不明。

5. 原发性颅低压:原发性低颅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甚明确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度、神经解剖异常、管痉挛、下丘功能紊乱等。

6. 休克状态:任何原因起的休克状态都可减少流量,从而造成液压力降低。

(三)管床的体积减少

液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时,管床体积就减少,颅压显著降低,患者常有精神迟钝。这是由于环比较快地受到抑制或供不足所致。患者吸入二氧化碳后,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则管扩张,颅压增加,病情显著改善。

症状诊断

(一)体格检查

图片 对于低颅压综症患者,应注意部分头痛与体位的系;头痛咳嗽增加压时的系;卧位与直立时搏、压、瞳孔大小两侧是否等大及对光反应;眼球活动;眼底有无眼底视乳头模糊或视乳头水肿和渗出;神经神经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尤其应注意双侧外展神经膜刺征及颈部肉压痛及时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为适的助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 助检查

除常规、血尿便、电图、胸大等检查外,对于有压增高患者还应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选择地选用助检查。

1. 穿:侧卧位穿液压力低于0.59kPa(60mmH2O)或无法测得,负压者无液流出,压仍无液流出,用空针抽吸才有少量液,坐位时液压力则低于3.432kPa,液蛋白含量可轻度增加,红细胞数略增多,是因为液低压状态导致膜高度水肿,随后红细胞轻度增多可能是液漏出部位存在一种炎症反应或对红细胞外渗的反应。

2. 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室池变小,沟变窄及广泛性弥漫性膜增厚,并且能够排除小脑体疝阻塞导致穿时液压力降低等。

低颅压综

鉴别诊断

一、低颅压综症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低压起病可很急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剧烈,呈全头痛或枕颈颞持续性胀痛或无固定位置痛,可向项肩放射。坐起站立及活动时头痛加剧,多在平卧或头低脚高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畏光、眩晕、步态不稳,少数有短暂的晕厥发作、精神障碍、抽搐心悸、出汗,站立时头痛加剧可能与液压力降低本身以及站立时穹窿面的疼痛敏感结构移位有。老年患者则表现为眩晕,并伴以头重头昏感。偶有头痛其眩晕可能与基底动脉局限性供不足有,即可能为管痉挛而致液产生减少所致。体格检查部分有直立时搏徐缓、颈强直、颈部肉压痛克氏症阳性、双侧或一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眼底视乳头模糊神经系统亦可无阳性体征。颅低压颈部抵抗较真性膜刺激症出现的颈部抵抗轻。

(二)助检查

1. 穿:侧卧位穿液压力低于0.59kPa (60mmH2O)或无法测得,负压者无液流出,压仍无液流出,用空针抽吸才有少量液。坐位时液压力则低于3.432kPa,液蛋白含量可轻度增加。红细胞数略增多是因为液低压状态导致膜高度水肿,随后红细胞及浆蛋白渗出到蛛网膜下腔;淋巴细胞轻度增多可能是液漏出部位存在一种炎症反应或对红细胞外渗的反应。

2. 头颅CT:可显示脑室池变小脑沟变窄。

3. 头颅MRI 增强:显示广泛性弥漫性膜增厚。

(三)诊断低颅压综症可靠依据

1. 随体位变化的头痛:即坐立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减轻;头痛常局限于枕颈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

2. 直立时位搏徐缓(每分钟较平时率减慢10次以上)。

3. 在正常呼吸下侧卧位穿液压力低于0.59kPa(60mmH2O),穿后症状加重。

4. 临床上排除因小脑体疝阻塞、枕骨大孔或椎管阻塞导致穿时液压力减低。

5. 除颈抵抗外神经系统及眼底常无异常。

6. 有穿、外伤手术感染、中毒、失水、膜膨出伴液漏等原因造成颅低压,则诊为症状性颅低压;无原因则为原发性颅低压。

二、鉴诊断

1. 高颅压综症:压增高时可导致头痛呕吐,多在活动站立后减轻,久卧后加重。常有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穿液压力高于正常。有时头颅X线或CT可见高压的特殊改变。

2. 网膜下腔出:由于低颅压综症也可突然发病,表现出头痛呕吐颈强直畏光症状和体征,特是在穿液压力为零时易误认为穿刺未成功因而反复穿刺造成出而误诊。网膜下腔出发病更为突然,病前常有诱因,头痛与体位系多不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有时伴有神经麻痹是动眼神经麻痹,眼底检查有时有玻璃体下出液压力高为均匀一致液放置使红细胞沉淀后液呈草黄色

3. 癫痫小发作:应与颅低压时的晕厥发作相鉴,一般癫痫小发作发作频繁发生与终止均较快,电图常有特殊改变。

4. 前疾病:特是在老年患者应与原发性颅低压相鉴,有时须借助穿测液压力才能判断。

低颅压综

预防治疗

图片 (1)严格掌握脱水利尿的应用指征,最好应用颅压监护仪指导应用的时间和量,一旦有所好转应及时减用和停用。

(2)严格掌握穿指征。

(3)对于多发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休克,及时恢复灌注压和流量。

(4)长期液漏应及时行液漏修补术。本病一旦确诊,应使病人去枕平卧,对于较重的病人床尾抬高10°~30°,适当增加液体入量,必要时行注射生理盐水和过滤空,促进液的分泌,提高颅压。本病的预后较好,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住院护理

   颅压过低通过休息和 镇静应用均无效果时,住院给 低渗溶液注射以刺激液的分泌消除疼痛。常用药物为消毒 馏水静注射。在注射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注意量和推注速度不可过快,以防产生溶血

  (3)注意观察患者表现,有无怕冷、四肢麻木酸痛、紫绀溶血早期表现,一旦发现立即停止用药并配医生进抢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脑发育障碍

下一篇 “E”字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