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眼白发黄

眼白发黄,一般是有疾病才会出现巩膜(俗称眼白)发黄,多见于黄疸炎或者炎。传染性病、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也可造成。1.溶血黄疸凡能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溶血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1)先天性溶血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
目录

发病原因

1.溶血黄疸凡能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溶血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等。

2.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炎、中毒炎、药物性病、各型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黄疸

3.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管及管阻塞两类。

(1)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及先天性锁等;管外压迫而导致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头癌、头增大的慢性腺炎、乏特壶癌、总管癌、肝癌以及门部或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管阻塞又可分为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管型病毒性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酮、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硬化及少数心脏部手术后等。

4.先天性非溶血黄疸系指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疾病。属这类黄疸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Gilbert综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细胞摄取非结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重型,预后差)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功能试验正常,非结红素浓度增高,红细胞脆性增加;胆囊造影后,胆囊显影良好,活体组织检查无异常。

(2)Dabin-Johnson综征:黄疸的原因是非结红素在细胞转化为结红素后,结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清结红素增高;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肝脏外观呈绿黑色(腔镜下观察),组织检查可见细胞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沉着。本病预后良好。

(3)Rotor综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细胞摄取非结红素以及结红素向毛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清非结与结红素都增高;靛青绿(ICG)排泄试验障碍(减低);胆囊造影大多显影良好,仅少数不显影;无色素颗粒沉着,活体组织检查正常。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4)Crigler-Najjar综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细胞微粒体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红素不能转化为结红素。本综征可分为重型或轻型,前者因液中非结红素浓度很高,与组织中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故易发生红素脑病(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其预后极差,多在出生后1年死亡;后者系细胞微粒体部分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其症状较轻,预后比重型稍好。

发病机制

1.正常红素代谢

(1)红素的来源与成:80%~85%的红素来源于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从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髓)吞食、破坏和分解,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红素、和珠蛋白(被机体再利用,珠蛋白进入蛋白代谢池),血红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转变为绿素,绿素再绿素还原酶作用还原成红素。正常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血红蛋白约60~80g/L,生成的红素总量约为340~510mol/L,平均425mol/L;此外,另有15%~20%的红素来源于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无效造),及游离的血红素、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包括红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物质产生的红素称之为旁路性红素;从血红蛋白分解来的红素(亦包括旁路性红素)称之为非结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非结红素迅速与清白蛋白结成非结红素白蛋白复物,再环运输至肝脏。非结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含有非结红素。但非结红素呈脂溶性,与脂肪组织有较好的亲和力。

(2)肝脏对非结红素的摄取、结与排泄功能:

肝脏对非结红素的摄取:肝脏红素代谢的重要场所。非结红素白蛋白复液运输到细胞时,据超微结构观察,非结红素与白蛋白分离后,即肝血窦Dissersquo;s间隙被细胞的微突所摄取,进入细胞后,非结红素被细胞浆的特殊蛋白y及Z所携带(y及Z蛋白作为载体),运送至细胞的滑面质网的微粒体

②非结红素的结(即结红素的成):在滑面质网的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非结红素在该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葡萄糖醛酸酯,或称为结红素(Conjugatedbilirubin)。与1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结的结红素称红素Ⅰ(单酯),与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结的结红素称红素Ⅱ(双酯)。从胆汁中排泌的结红素大部分是双酯红素。因结红素呈水溶性,可小球滤过而从尿中排出,故尿中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③结红素的排泄:结红素成后如何从细胞排出,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是通过动排泄的耗能过程来完成。结红素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管微突、微管、细管、小管、总管、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排入十二指肠

红素的肠环:结红素道排入肠道后并不能被肠黏膜所吸收,而在回肠末端及结肠厌氧菌还原酶作用后还原为尿原(每天肠道成的尿原总量约为68~473mol)。尿原的大部分氧化为尿素从粪便中排出体外,也称粪素(或粪原);小部分尿原(10%~20%)被回肠结肠黏膜吸收,门静流回到,在回到的尿原中,有大部分再细胞作用后又转变为结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红素的肠环。有小部分未能转变为结红素,而是环(即小部分尿原rarr;rarr;下腔静rarr;心脏rarr;体环),由脏排出体外,正常人每天由尿液排出的尿原一般不超过6.8mol。尿尿原定性试验为弱阳性或阳性(正常红素代谢,图1)。

2.溶血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红素成增多,大量的非结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红素的摄取与结能力时,则液中非结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细胞处在缺氧、缺的状态下,其摄取、结非结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红素在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图2)。

3.细胞性黄疸由于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细胞对非结红素的摄取、结发生障碍,故清中非结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非结红素,使其转变为结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管中,而是坏死的细胞间隙反流入淋巴液与液中,或因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管、小成,使结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红素管溢出(小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淋巴流与液,最终均导致清中结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图3)。

4.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无论是的毛细管、微细管、小管,还是管、总管、总管及乏特壶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压力不断增高,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管或微细管、毛细管发生破裂,使结红素从破裂的管溢出,反流入液中而发生黄疸(图4)。此外,某些胆汁郁积并非全由管破裂等机械因素所致(如药物所致的胆汁郁积),还可由于胆汁的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而致流量减少,最终导致盐沉积与栓的成。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要是检测尿中尿原与红素。溶血黄疸时,尿原显著增加而尿红素阴性;细胞性黄疸时,尿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胆汁郁积而定),而尿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红素则显著增加。

2.液检查溶血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或新生儿溶血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呈阳性反应。

3.功能试验

(1)红素测定:1分钟红素(lrsquo;B)相当于结红素(是清与试后于1min时测定的红素含量)一般占总红素(TB)的20%。溶血黄疸时,lrsquo;B/TB的比值一般60%。3种黄疸红素代谢实验鉴见表1。

(2)清蛋白测定与蛋白电泳:在细胞性黄疸的中、晚期,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正常时比值为2∶1)。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著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炎者,其beta;及gamma;球蛋白轻度升高;而硬化时beta;及gamma;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alpha;2及beta;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硬化时,则alpha;2、beta;及gamma;球蛋白增高。

(3)清酶检查:

要反映细胞损害的清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腺苷氨酶(ADA)。ALT与AST活力升高是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常超过正常值的5~10倍。但在重症炎时,如发现转氨酶(ALT及AST)的活力反而降低,而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呈酶分离现象,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DA对慢性病时的细胞损害更有诊断意义,尤其是其同工酶ADA2。

要反映胆汁郁积的清酶,有碱性磷酸酶(ALP)、gamma;-谷氨酰转肽酶(gamma;-GT)、5rsquo;-核苷酸酶(5rsquo;-NT)及乳酸氢酶(LDH)等。ALP在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时均显著升高,当其升高值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时,如无病存在,则高度提示有道梗阻存在。在细胞性黄疸时ALP大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正常值的2~3倍。gamma;-GT在急性炎者仅轻度或中度升高,而在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肝癌者可显著性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政党值的2~3倍。gamma;-GT的同工酶gamma;-GT2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国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5rsquo;-NT是ALP的一种同工酶,其诊断意义与ALP相同,但在病及妊娠期则5rsquo;-NT不受影响,其酶的活力仍然正常。LDH在多数急性炎者,其活力升高;在癌肿阻塞所致的黄疸时,LDH可显著增高;良性胆汁郁积时,LDH仅轻度升高。

(4)清总固醇、固醇酯及脂蛋白-x(LP-X)测定:在梗阻性黄疸,总固醇增高;细胞性黄疸,尤其是细胞有广泛坏死时,固醇酯降低。正常人中无LP-X,而在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时则LP-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细胞性黄疸时,LP-X极少阳性。

(5)酶原时间测定:酶原在细胞生成,当细胞出现损害及肠缺乏胆汁,使维生素K的吸收发生障碍时,则酶原生成减少,故细胞性与胆汁郁积性黄疸时,酶原时间均延长。注射维生素K110mg或K38mg后,24~48h复查酶原时间,如较注射前显著缩短,表示功能正常(制造酶原正常),黄疸可能为阻塞性;如注射后酶原时间无变化,提示无胆汁郁积,而是细胞功能受损。

(6)、铜含量测定:正常清铜的比值为0.8~1.0,梗阻性黄疸胆汁郁积时,/铜比值1。

(7)靛氰绿(ICG)试验:静注射ICG(0.5mg/kg体重计算)后,15min抽检查。正常人ICG的平均潴留量为注射量的10%,肝脏有实质性损害时ICG的潴留量增加。此法已基本上替代了传统的磺溴酞钠(BSP)排泄试验。

4.免疫检查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炎病原的诊断。甲胎蛋白(alpha;-FP)的检测对原发性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抗腺粒体抗体(AMA)及抗平滑抗体(SMA)绝大多数可呈阳性。细胞性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见表2。

影像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便、无痛苦、无创伤性且可反复进的检查,在黄疸的鉴诊断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检查法,甚至是首选的检查法。B超显像对鉴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颇有帮助。道梗阻时,可见到总管及管均表现为扩张,且可见到肿大而表面光滑的胆囊,同时对道梗阻的原因、部位等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2.十二指肠乳头逆管造影(ERCP)对诊断道、胆囊病变及诊断慢性腺炎、腺癌等病变有重要帮助。并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域有无病变,且可取活组织检查。

3.穿刺道造影(PTC)适宜于深度黄疸外梗阻患者。PTC可清楚显示外整个道系统,对管阻塞的部位、程度、起阻塞的病变性质、范围等均有诊断价值。

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两者均可清晰显示肝脏道、腺及这些脏器邻近部位的病变,MRI还可进道成像,从而对黄疸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进而可作出准确的诊断。CT、MRI与B型超声波检查有相相乘的作用或互补作用。

5.X线检查食管吞钡发现食管张时,有助于硬化门静高压的诊断。钡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框增宽时,有助于头癌的诊断;十二指肠低张钡造影时,如发现降部有充盈损时,应考虑有Vater壶癌可能。如需了解胆囊管情况还可进胆囊道造影术。

6.放射性核素扫描近年来用于诊断疾病和鉴黄疸的核素扫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常用的有将标记99mTc的吡哆醛氨基酸类化物注入外周静,作动态显像(ECT)观察,可鉴管梗阻性黄疸细胞性黄疸(核素细胞摄取后道排泄)。肠腔无或很少核素进入时,明系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态均有较高的分辨力,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7.腔镜检查与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急性炎时,在腔镜下肝脏红色(大红),胆囊松弛,脾脏肿大;管梗阻时,肝脏绿色胆囊肿大;胆汁郁积时,肝脏绿色斑状,胆囊松弛。在腔镜直视下作组织检查对细胞性黄疸炎、肝癌胆汁郁积等诊断极有帮助。非直视下的组织检查也可进,但应小心谨慎,以避免发生大出

鉴别诊断

眼白发黄易混淆的症状

●眼白发蓝医之为蓝色巩膜。这种征象多是慢性缺造成的。是巩膜表层组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缺后可使巩膜变薄,掩盖不了巩膜下黑蓝色膜时,眼白就呈现出蓝色来了。而慢性缺又必然导致贫血。凡中、重度贫血患者,其眼白都呈蓝白色

眼白发红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发炎起的充现象。倘若同时还伴有分泌物、异物感、发痒及眼痛症状,应去医院眼科诊治一下,问题可能更复杂一些。另外,压高的人发生溢血之前、羊角病发作之前和严重失眠者及功能不全者,都会出现眼白充发红的症状。倘如单侧眼白发红,应注意是否受到性病感染。

●眼白出现动脉硬化,特动脉硬化的警示牌。

●眼白出现绿点大多是肠梗阻的早期信号。

眼白出现红点毛细管末端扩张的结果。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此类症状

●眼白出现三角、或半月蓝色灰色黑色斑点是肠蛔虫病的常见症状

黄疸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要是检测尿中尿原与红素。溶血黄疸时,尿原显著增加而尿红素阴性;细胞性黄疸时,尿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胆汁郁积而定),而尿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红素则显著增加。

2.液检查溶血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或新生儿溶血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呈阳性反应。

3.功能试验

(1)红素测定:1分钟红素(lrsquo;B)相当于结红素(是清与试后于1min时测定的红素含量)一般占总红素(TB)的20%。溶血黄疸时,lrsquo;B/TB的比值一般60%。3种黄疸红素代谢实验鉴见表1。

(2)清蛋白测定与蛋白电泳:在细胞性黄疸的中、晚期,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正常时比值为2∶1)。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著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炎者,其beta;及gamma;球蛋白轻度升高;而硬化时beta;及gamma;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alpha;2及beta;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硬化时,则alpha;2、beta;及gamma;球蛋白增高。

(3)清酶检查:

要反映细胞损害的清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腺苷氨酶(ADA)。ALT与AST活力升高是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常超过正常值的5~10倍。但在重症炎时,如发现转氨酶(ALT及AST)的活力反而降低,而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呈酶分离现象,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DA对慢性病时的细胞损害更有诊断意义,尤其是其同工酶ADA2。

要反映胆汁郁积的清酶,有碱性磷酸酶(ALP)、gamma;-谷氨酰转肽酶(gamma;-GT)、5rsquo;-核苷酸酶(5rsquo;-NT)及乳酸氢酶(LDH)等。ALP在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时均显著升高,当其升高值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时,如无病存在,则高度提示有道梗阻存在。在细胞性黄疸时ALP大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正常值的2~3倍。gamma;-GT在急性炎者仅轻度或中度升高,而在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肝癌者可显著性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政党值的2~3倍。gamma;-GT的同工酶gamma;-GT2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国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5rsquo;-NT是ALP的一种同工酶,其诊断意义与ALP相同,但在病及妊娠期则5rsquo;-NT不受影响,其酶的活力仍然正常。LDH在多数急性炎者,其活力升高;在癌肿阻塞所致的黄疸时,LDH可显著增高;良性胆汁郁积时,LDH仅轻度升高。

(4)清总固醇、固醇酯及脂蛋白-x(LP-X)测定:在梗阻性黄疸,总固醇增高;细胞性黄疸,尤其是细胞有广泛坏死时,固醇酯降低。正常人中无LP-X,而在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时则LP-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细胞性黄疸时,LP-X极少阳性。

(5)酶原时间测定:酶原在细胞生成,当细胞出现损害及肠缺乏胆汁,使维生素K的吸收发生障碍时,则酶原生成减少,故细胞性与胆汁郁积性黄疸时,酶原时间均延长。注射维生素K110mg或K38mg后,24~48h复查酶原时间,如较注射前显著缩短,表示功能正常(制造酶原正常),黄疸可能为阻塞性;如注射后酶原时间无变化,提示无胆汁郁积,而是细胞功能受损。

(6)、铜含量测定:正常清铜的比值为0.8~1.0,梗阻性黄疸胆汁郁积时,/铜比值1。

(7)靛氰绿(ICG)试验:静注射ICG(0.5mg/kg体重计算)后,15min抽检查。正常人ICG的平均潴留量为注射量的10%,肝脏有实质性损害时ICG的潴留量增加。此法已基本上替代了传统的磺溴酞钠(BSP)排泄试验。

4.免疫检查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炎病原的诊断。甲胎蛋白(alpha;-FP)的检测对原发性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抗腺粒体抗体(AMA)及抗平滑抗体(SMA)绝大多数可呈阳性。细胞性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见表2。

影像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便、无痛苦、无创伤性且可反复进的检查,在黄疸的鉴诊断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检查法,甚至是首选的检查法。B超显像对鉴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颇有帮助。道梗阻时,可见到总管及管均表现为扩张,且可见到肿大而表面光滑的胆囊,同时对道梗阻的原因、部位等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2.十二指肠乳头逆管造影(ERCP)对诊断道、胆囊病变及诊断慢性腺炎、腺癌等病变有重要帮助。并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域有无病变,且可取活组织检查。

3.穿刺道造影(PTC)适宜于深度黄疸外梗阻患者。PTC可清楚显示外整个道系统,对管阻塞的部位、程度、起阻塞的病变性质、范围等均有诊断价值。

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两者均可清晰显示肝脏道、腺及这些脏器邻近部位的病变,MRI还可进道成像,从而对黄疸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进而可作出准确的诊断。CT、MRI与B型超声波检查有相相乘的作用或互补作用。

5.X线检查食管吞钡发现食管张时,有助于硬化门静高压的诊断。钡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框增宽时,有助于头癌的诊断;十二指肠低张钡造影时,如发现降部有充盈损时,应考虑有Vater壶癌可能。如需了解胆囊管情况还可进胆囊道造影术。

6.放射性核素扫描近年来用于诊断疾病和鉴黄疸的核素扫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常用的有将标记99mTc的吡哆醛氨基酸类化物注入外周静,作动态显像(ECT)观察,可鉴管梗阻性黄疸细胞性黄疸(核素细胞摄取后道排泄)。肠腔无或很少核素进入时,明系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态均有较高的分辨力,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7.腔镜检查与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急性炎时,在腔镜下肝脏红色(大红),胆囊松弛,脾脏肿大;管梗阻时,肝脏绿色胆囊肿大;胆汁郁积时,肝脏绿色斑状,胆囊松弛。在腔镜直视下作组织检查对细胞性黄疸炎、肝癌胆汁郁积等诊断极有帮助。非直视下的组织检查也可进,但应小心谨慎,以避免发生大出

缓解方法

预防调护

饮食有,勿嗜,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情舒畅,饮食宜清淡。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白粉消毒。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相关疾病

感冒,胆汁硬化毒蕈中毒黄疸慢性腺炎,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征,先天性锁,药物性病,地中海贫血溶血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病毒性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症总管结石,白发,先天性非溶血黄疸华支吸虫病,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湿热水肿瞳神肿胀

相关症状

创伤道梗阻,管梗阻,胆汁硬化发炎红细胞增多黄疸张,囊肿尿红素阴性,尿原增加,贫血贫血溶血黄疸溶血贫血失眠糖尿眼白出现红点眼白发红眼痛,重度贫血阻塞性黄疸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