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外斜V征

外斜V征(exotropia V sign):又称V型外斜视(V-exotropia)、外斜V现象(exotropia Vphenomenon)、V-外斜、分斜视V综征(di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分过强),常有下斜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1.水平肉的原因......
目录

病因

1.水平肉的原因 Urist认为A-V征的成与、外直在向上、下注视时的强弱差异有。在生理状态下,当双眼向上注视时,分作用有轻度增加(<15△),向下注视时,集(辐辏)作用有轻度增加(<10△),但都不超过正常限度。上述生理性差异是由于外直作用不同的结果,一般认为V现象是因生理差异过大,而A现象则是因生理差异过小所致。也就是说,V-外斜视是由于外直作用过强,V-斜视是由于作用过强,A-外斜视是由于力量不足,A-斜视是由于外直力量不足造成的。总之,V征是由于水平肉过强造成的,而A征是由于水平肉力量不足造成的。

2.斜的原因 Jampolsky认为上、下斜的强弱是成A-V征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斜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外转,所以当下斜力量过强时,可致V现象;而下斜的力量不足时,则致A现象;上斜力量过强而致A现象;上斜力量不足则致V现象。总之,向正上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下斜的原因所致,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上斜的原因所致。von Noorden认为斜功能异常是A-V综征较常见原因,有斜功能异常的A-V综征常起旋转性斜视。由斜功能异常的A-V综征产生旋转性斜视,以水平止端倾斜矫正后,其旋转斜视不能矫正。而这种旋转斜视用眼底照相检查实。

3.上、下直的原因 Brown认为上、下直的功能强弱是成A-V征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两条肉均有使眼球转的次要作用,所以当上直力量过强时,可致A现象;而上直力量较弱时则致V现象;下直力量较强时,可致V现象;下直力量较弱致A现象。总之,向正上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上直的原因所致,而向正下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下直的原因所致。

4.水平-垂直直的原因 持此种意见的人认为A-V征是由于水平和垂直作用的肉均有异常造成的,并非单独由某一种肉的异常所致。一部分患者可能要为水平肉的过强或过弱、导致垂直肉的继发性改变所致;而另一些患者可能要为垂直肉功能的过强或过弱,导致水平肉的继发性改变,或水平和垂直肉功能均有改变始成A-V征。

5.解剖面的原因

(1)A-V征与面容状有:如蒙古人样面容(外眦部上移)可造成A-斜及V-外斜;而反蒙古人样(高加索人)面容(外眦部无移位或稍下移),可造成A-外斜及V-斜。

(2)筋膜异常:如Brown上斜鞘综征常并V-外斜,此乃由于上斜鞘缺乏弹性,致使上转时发生强制性外展。在Johnson粘连综征,亦可产生垂直转动时的机械性集现象。

(3)肉附着点异常:有人认为有些V现象患者的的附着位比正常者高,外直的附着位则较正常为低。另外附着点的前移或后移,亦可造成A-V征。

6.神经支配原因 临床上A-V征单纯由解剖因素所致者较少见,但由于麻痹因素所致则较多见。因为从A-V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同时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视的亚型水平性斜视,也就是说无论水平斜度或垂直斜度占要,均并有肉过强或过弱的不平衡现象。垂直直和斜哪种占要尚无定论,水平和垂直均有作用,但二者谁最重要亦无法解释清楚,垂直具有神经冲动和机械两面的作用,而水平肉过强或过弱时可能更为突出。

此外,还有生理性V现象,即在原眼位无斜视的情况下,向上注视时,可以产生外斜(可达17△之多),向下注视时,可以产生A现象(可达5△之多),这可能与神经支配因素有

7.辐辏和融功能异常的原因 当向下注视,不能保持融时,可以产生A现象;当向上注视不能保持融时,可以产生V现象,此种情况,在间歇性外斜常见。

8.遗传因素 文献中有A-V征的遗传因素报道较少,我国曾报道一家系5代11例V-外斜视的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手术1例先者,术中未见眼外附着异常。

总之,在上述诸多因素中,不能用一简单病因解释全部病例的发病机制,但要是眼外面的原因造成的。

诊断

外斜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15△,8°~9°)。

鉴别

(1)A型斜视(A-esotropia):又称斜A征(esotropia A sign)、斜A现象(esotropia Aphenomenon)、A-斜、集斜视A综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看远及看近时斜度几乎相等,向转眼时可有上斜功能过强,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上抬表现。

(2)V型斜视(V-esotropia):又称斜V征(esotropia V sign)、斜V现象(esotropia Vphenomenon)、V-斜、集斜视V综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下看时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上看时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斜度看近大于看远,常有下斜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3)A型外斜视(A-exotropia):又称外斜A征(exotropia A sign)、外斜A现象(exotropia Aphenomenon)、A-外斜、分斜视A综征(di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外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增大。看远看近外斜度数无变化,常有上斜功能过强,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4)V型外斜视(V-exotropia):又称外斜V征(exotropia V sign)、外斜V现象(exotropia Vphenomenon)、V-外斜、分斜视V综征(di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分过强),常有下斜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

(5)X-现象(X-phenomenon):即在原眼位时正位或轻度外斜,向正上或正下看时外斜度均增大,呈“X”

(6)XA-现象(X and A phenomenon):即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数增大较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得少。

(7)XV-现象(X and V phenomenon):即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数增大较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得多。

(8)◇-现象(◇-phenomenon):即原眼位时,斜度数较小或无斜,向正上和正下注视时斜度数增加。

(9)Y-现象(Y-phenomenon):即原眼位时和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较小或无外斜,而向正上注视时外斜度数明显增大。实为V-外斜视的变异。

外斜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15△,8°~9°)。

预防

外斜V现象:在看远时斜视角达20°,向上注视时25°~35°与向下注视时15°~20°,则在同一只眼上做除6mm,外直后退6mm;在看远时斜视角35°,向上注视时40°与向下注视时25°,则做两眼外直后退术,并在非眼上做除8mm。手术应在4~6岁时进,术后作正位视训练。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畏光及流泪

下一篇 新生儿脓漏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