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制川乌

制川乌 制川乌,中药。为川乌炮制加工品。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感。栽培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植物。取川乌,大小个分,用水浸泡无干,取出,加水沸4~6小时(或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者切无白尝微有麻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千,切,干。味辛、苦,性热......
目录

生理特性

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感。

产地

栽培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入药部位

植物

炮制方法

川乌,大小个分,用水浸泡无干,取出,加水沸4~6小时(或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者切无白尝微有麻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千,切,干

性味

味辛、苦,性热。

归经

功效

湿,温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相关配伍

1、《金匮要略》:治病历不可屈伸,疼痛亦治脚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150克,甘草150克 ()川乌五枚(父咀 以蜜二升取一升 即出乌头)。上五味父咀四味,以水三升取一升,去渣纳蜜煎中,更之。服七不知,尽服之。

2、《太平圣惠》:治风痹荣卫不, 四肢疼痛:川乌头100克(去皮切碎 以大豆同候豆汁出即住),干蝎25克(微)。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一中盏成膏,可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 以温下七

3、《普济》乌术: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 去皮、脐)、苍术(薄切浸 干)各100克,自然铜(烧熟)50克。上为细末,水糊为梧桐子大。每服七下渐加数,服之病除。

4、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头(生) 去皮、尖为末 用香熟白米半碗药末20克 同用慢熟稀薄不要稠 下姜汁一脚许蜜三大匙 搅匀.空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 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普济本事川乌粥法)

5、《太平惠民和: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久冷诸般湿毒,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挛拳或发赤肿,步艰辛腿沉重,脚吊痛及上冲胁膨胀,胸闷不思饮食,冲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川乌(去皮、脐)、草乌( 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各六两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面糊为,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日午冷送下,荆芥下亦得。

6、《太平圣惠》:治脚冷痹疼痛:宜用贴川乌头三分(去皮、脐 生用)。捣细罗为以酽调涂于故帛上之,须臾痛止。

7、《太平惠民和 》四:治左瘫右痪,眼喁斜中涎急,半身不遂不能者:川乌头(去皮、尖)、五灵脂(去石)、当归碎补各等分,上为细末,用无灰打面糊为梧桐子大。每服七,渐加至十九至十五下。

用法用量

1.5~3g,先煎、久

禁忌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相关论述

1、《农本草》:,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热。

2、《本草正义》:乌头治,温,虽与附子大略相近,而温中之力较为不如。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视网膜Roth斑

下一篇 视盘倾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