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展花乌头

乌头:Aconitum chasmanthumStapf.)毛茛乌头植物多年生块根胡萝卜高约50厘米,叶片似镰乌头,五角状,三全裂几达基部,两面无毛或几无毛,上面下陷;叶柄无毛。总状花序狭长长约15厘米,25朵密集的花梗同被伸展的短柔毛;下部苞片状,上部苞片线形苞片花梗上部,萼片蓝堇色,瓣无毛,全缘,子房被疏柔毛。9月。分布西藏中南......
目录

形态特征

展花乌头多年生草本,块根胡萝卜,长约7厘米,粗约8毫米。高约50厘米,光滑,无毛,多少密生,不分枝

叶片似镰乌头,五角状,长4.2-4.8厘米,宽4-5.6厘米,基部浅心形,三全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菱形,基部狭楔形,三深裂,深裂多少细裂,侧全裂轮廓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两面无毛或几无毛,上面下陷;叶柄长3-5.5厘米,无毛。

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狭长,具约25朵密集的;轴粗壮,与花梗同被伸展的短柔毛;下部苞片状,上部苞片线形;下部花梗长4-7毫米,上部的变短;苞片花梗上部,线形,长约3毫米;萼片蓝堇色,外面疏被短柔毛,上萼片船状镰刀或船,自基部至长约1.8厘米,宽约5毫米,下缘稍凹,与斜的外缘成狭,侧萼片宽倒卵形卵形,长约1.3厘米,下萼片花瓣长约1.5厘米,爪有少数毛,瓣无毛,长约5毫米,长约2.5毫米,极短,半球,长约0.7毫米;全缘,无毛,偶尔疏被短毛;心皮5,子房被疏柔毛。9月

产地生境

中国分布西藏中南部;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600米山地。

近种区别

该种近镰乌头,但萼片外面有毛,中萼片,子房有少数毛可以区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候。适应性很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阳光充足的高平地种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忌连作,否则品种退化,选向阳较薄的壤土育种为好,块根健壮,支细,作种栽。植株生长良好,少病害,产量高,质量好。

繁殖方法

多采用繁殖,育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选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培育繁殖材料。收乌头时,大的药用,小的留在兜上,假植沙质壤土中,种时取出种栽,适时下种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乌药时,适作种栽的乌头立即50厘米,株26厘米,深10厘米,栽1-2个种苗,使向上,覆土3厘米。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乌头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若从老蔸取下种栽,用沙质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铺一层种栽,上面盖16厘米厚砂土,作成瓦,四周和中间立几束玉米秆等物使之通气。12月份,到备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株26厘米,中株株20-23厘米,小株株16厘米,每墒栽两,每亩下种量为50公斤,冬裁时要选择健壮整齐、产量高、质量好的幼苗。过于冷的地不能冬种也可春天栽种,法同上一般只能繁殖两年。山区培育品种,防止退化,优良品种以“和尚头”为最好,块根大产量高。乌头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玉米,每隔50厘米种一窝,每留两苗,套种玉米只套种在畦的向阳面,要为乌头遮荫。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乌头喜温暖湿候,选择阳光充足、表层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较薄的壤土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作物。收获后,进翻晒,充分化,使土壤细碎,作畦,畦宽100-130厘米,高16厘米,沟宽30厘米。施足底肥,以厩肥和适量的过磷酸钙(每亩50公斤)施人,覆土6-10厘米,

田间管理

打尖:分两次进,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时进,把植株附近泥土刨,现出母乌头在母侧留2-3个较大的乌头,小苗留一个,其余的乌头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出上半乌头部为度,削去母上的新生小乌头及所保留的大乌头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使乌头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

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养集中于乌头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部,减少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发,能调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部,减少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部作成

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

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大灵可促使作用产物(养)向根系输送,提高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病害防治

乌头的虫害要是蚜虫,可配置25%阿克泰水分颗粒1500倍液在5-6月份或7月份各预防喷施一次。

角斑病也多发在雨季,发病后叶片褐色斑状,并逐渐干枯,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每四天喷一次,连喷三次。

白绢病又叫腐病,在6-8月发病重,受害成乱麻状干腐或烂薯状湿腐。周围和表土布满油籽状菌核。防治法:和水稻或禾本科轮作,采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发病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病区。

主要价值

该种的块根可供药用。

【功效】:祛湿、镇痛。《西藏常用草药》:镇痛、祛、治湿

治】:风寒湿痹阻经络痹、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关节痛、牙痛腹痛等。

性味归经】:辛;苦;性温热;有毒。

【用法用量】:服:汤服,9-15克。宜久;外用:水熏洗伤处。

【中药化成分】:块根乌头宁(chasmanine),乌头碱(aconitine),乌头碱(chasmaconitine),殷乌头碱(indaconitine),高乌头宁(homochasmanine),乌头替宁(chasmanthinine),布氏翠雀碱(browniine)。

植物文化

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子,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

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子记》一文中指出:“盖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者为漏篮子”。

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乌头二类:“出彰明者即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所列乌头,今人谓之乌头头。”乌头、子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要是栽培品,主根(母)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则称“子”,所含的化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物(药报,12卷7期)。

乌头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色碧,殊娇纤,鸳鸯菊,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双鸾并首,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左黑果

下一篇 展枝唐松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