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泪溢

泪溢是指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起泪液睑缘溢出现象,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症状。1、下泪点位置异常因泪点或睑外翻所致。2、泪囊吸力不足如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松弛,泪囊瘢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3、泪点阻塞先天性,炎症,外伤。4、泪小管、泪管阻塞炎症、外伤。5、慢性泪囊炎。6、泪道肿睑外翻、面神经麻痹、泪囊瘢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泪点先天性......
目录

症状起因

1、下泪点位置异常

因泪点或睑外翻所致。

2、泪囊吸力不足

如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松弛,泪囊瘢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

3、泪点阻塞

先天性,炎症,外伤

4、泪小管、泪管阻塞

炎症、外伤

5、慢性泪囊炎

6、泪道肿

常见疾病

睑外翻、面神经麻痹、泪囊瘢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泪点先天性阻塞、泪点外伤、泪小管炎症、泪管阻塞炎症、泪管外伤慢性泪囊炎、泪道肿等。

诊断

询问患者流泪发生的时间,是先天还是后天发生。有无异物入眼史,如虫、尘、沙等。曾否受电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有无角膜损伤或眼部手术后存有缝线史。有无睑缘炎、角膜炎、虹膜状体炎。上述原因均为反射性泪液分泌过多,造成眼泪流向睑裂以外,被称为“流泪”,如无上述原因而泪液外溢者,则称为泪溢。应进一步询问是否并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溢出。如有则考虑慢性泪囊炎。注意有无外伤史,若泪小管断裂或下睑瘢痕性外翻,均可起排泪障碍。中隔偏,中甲肥大,息肉鼻腔组织等新生物,以及感染,都可以影响泪道的正常排泄功能,源性泪溢。详细询问有无面神经麻痹,使眼轮匝无力,导致排泪机制障碍及睑外翻使泪点位置异常而发生泪溢

鉴别诊断

(一)泪道通畅的泪溢

临床常遇到,对此类患者,泪道冲选通畅,往往忽略进一步泪溢病因

1、下泪点位置异常

维持正常的导泪功能,上、下泪点相比较,要依靠下泪点。因此下泪点的位置异常可以泪溢

(1)下泪点外翻

正常泪点浸于泪湖中,并与球结膜相碰,即使令患者向上看,如果不扳下睑是不会看到下泪点的。这种紧密的接触是维持正常吸泪液功能的先决条件。通过视诊即可观察到泪点的位置。尽管泪道冲洗通畅,也难以导流泪液而泪溢起下泪点外翻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异常、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皮松弛、面神经麻痹。特是很轻微的面神经麻痹常被忽视,此时让患者笑一笑便可发现。

(2)下泪点

常因倒睫、各种原因的睑球粘连,使下泪点卷,虽冲洗泪道通畅,但也可导致泪溢。此种情况多与倒睫刺激,起反应性泪液分泌过多流泪同时存在。

2、排泪的吸收功能不良

此种泪溢常被忽视。患者流泪,但无泪点大小及位置异常,冲洗泪道也通畅。需进一步通过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瘢痕性缩小、泪囊扩张无力、泪囊壁增厚所致无弹性。还应除外眼轮匝无力所致排泪功能不良。这四种情况都可破坏排泪机制而造成泪溢。后者常在面瘫尚未发生明显睑外翻及下泪点外翻以前,即泪溢囊肿早期也可出现泪溢症状。此时泪道仍通畅,只是影响到泪囊的排泪功能所致。泪囊碘油造影可获诊断。

(二)泪道阻塞或狭窄的泪溢

泪道阻塞多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泪管交界处,以及泪管下

1、泪点狭窄或阻塞

可以是先天的,或由于外伤、炎症所致瘢痕成。视诊可见泪乳头处泪点狭窄或锁,即在泪点处成一白色小突起,或本无泪点痕迹。

2、泪小管阻塞

为常见病。特侧段泪小管,总泪管及其进入泪囊处。原因有先天畸、炎症后瘢痕、创伤等。泪道冲洗不通,液体自原泪点反流。泪道探术泪小管处有阻力或不通,即可确诊。泪小管炎较少见。炎症期充肿胀,导致泪道狭窄或阻塞而致泪溢。泪小管炎常并泪小点炎症,多由慢性结膜炎扩展而来。有时常将泪溢归因于结膜炎而忽略了泪小管的病变。泪点部肿胀是惟一可以观察到的。肿胀的泪乳头充突出,有时被误诊为麦粒肿。此时泪道冲洗常不甚通畅,一旦炎症消退,泪溢症状自然消失。

3、泪管阻塞

多由鼻炎上延,使泪管阻塞。泪溢,压迫泪囊部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冲洗泪道不通。泪道探术有助于诊断。

4、慢性泪囊炎

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泪管阻塞造成泪液潴留于泪囊中,是泪囊炎的先决条件。患者症状泪溢,常伴有该侧的慢性结膜炎。外观多正常,有时泪囊区有轻度隆起,压迫泪囊区可见黏液、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反流。当泪小管也有阻塞时,分泌物可积存于泪囊中,使泪囊成球黏液囊肿。此时泪囊区有球隆起,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压之囊性感有弹性。如用力压,其容物自小泪点排出或泪管排至鼻腔。但不久又复充满,重又囊肿。需和肿脓肿相鉴囊肿泪囊造影可显示肿物阴影,且无黏液或脓性反流物,活体组织检查对肿及结核诊断最可靠。泪囊区皮脂腺囊肿位置较浅,与皮肤粘连,冲洗泪道通畅,较易鉴

5、新生儿泪囊炎

又称先天性泪囊炎。可发生于泪囊与泪管交界处至泪管下之间的任何部位。是泪管成过程中,泪道原基上皮柱分段管化时未能完全通,即先天性泪管未通,使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的足月产婴儿有此种膜性阻塞。但大多数残膜在生后4~6周自萎缩而恢复通畅。先有泪溢,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结膜炎。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反流者即可诊断。

6、泪道肿

(1)泪小管肿

要有炎症性肿,次为乳头状,可以泪道阻塞而出现泪溢

(2)囊肿

早期泪溢,这是因为泪囊壁肿细胞浸润,失去弹性所致。泪道冲洗试验通畅,偶有疼痛,有时从泪点反流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慢性泪囊炎。X线泪囊造影,显示泪囊扩张、移位或线异常。若泪囊区有肿块成,应和泪囊黏液囊肿相鉴。若肿波及皮肤,溃疡,局部可触及淋巴结,甚至可有转移。需和泪囊区表面皮肤肿,后者泪道冲洗通畅,泪囊造影正常。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应注意神经系统有无面神经麻痹科检查特重要,有无泪管阻塞的鼻炎息肉鼻腔及副鼻窦肿物。

2、眼部检查

首先观察下泪点的大小、位置有无异常。下泪点要使它的功能,必须将泪点对于眼球,否则泪液不能被吸入泪道而泪溢。下泪点是否外翻,是以上视时能见到下泪点为依据。其常见原因有睑外翻,面神经麻痹,老年人下睑松弛无张力。下翻,泪点也相应卷,不能使泪点对眼球致使泪溢。但较少见。

检查时不要忽视因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所致的泪点狭窄或锁。泪囊部有无隆起、波动、肿物、瘘管,压之有无分泌物。

3、特殊检查

(1)荧光素滴眼

泪道功能正常者,数分钟结膜囊的荧光素液即能抵达鼻腔,使棉着色。婴儿用此试验可代替泪道冲洗。

(2)泪道冲洗

(3)泪道探术

冲洗泪道尚难明确阻塞部位者,可泪道探术。其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意义。据探针受阻的部位,即可明确是哪一部位的阻塞。

(二)实验室检查

泪道脓性分泌物及培养对药物选择有意义。病理检验对囊肿、结核诊断可靠。

(三)器械检查

相道放射性核素造影:γ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态及功能。

(四)泪囊造影

先将泪囊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准入泪囊中,4min后拍眼眶正侧位。正常泪道碘油大部排入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五)泪管

Singh等(1992)报告泪管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辟了新途径。

治疗

1、婴儿泪溢

有规律地压迫泪囊区后点抗生素眼液,不愈者一周岁后全麻下泪道探通术。

2、成人泪溢

(1)功能性泪溢硫酸锌上腺素溶液点眼。

(2)器质性泪溢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流泪是本病的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泪或冷泪常流。患眼无红赤肿痛,流泪在冬季、初春季或受到不良刺激时加重。

影响因素

1、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患者每次流泪后是用干净的手绢擦拭还是直接用手擦、患者有无常用流动水洗手的习惯、患者是否常用手到处扶摸。

2、患者的生活所在地是否沙较大等。

3、眼周皮肤状况,患者眼周皮肤是否因为常性流泪而出现干、红痒、甚至溃烂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户外工作者,可戴防护眼镜,减少沙对泪道的刺激。

2、增强体质,或作睛明按摩,有助于改善流泪症状

3、正确擦拭眼泪,避免下睑松弛外翻,加重泪溢

日常护理

1、认真向患者讲解其溢泪发生的原因。

2、耐倾听患者诉,适当给予安慰。

3、保持眼睑周围皮肤清洁干,以清洁的手帕或纸巾及时擦净泪液。勿用脏手或袖擦拭,以免感染。

4、减少外出活动,外出时带眼镜或镜,随身配带手帕或干净纸巾。

5、积极配医生治疗原发病;遵医嘱及时治疗眼部各种炎症,时、量准确点药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蓝色视野缺损

下一篇 指甲花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