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黄斑盘状变性

黄斑盘状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黄斑病变,临床以中视力减退,眼前阴影,视物变为特征。中医称为“视瞻昏渺”、“视瞻易色”、“视正反斜”。黄斑盘状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双眼先后发病,病程较长。由于病变在黄斑部,故中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且病灶不易消失,视力预后较差。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病人同时伴有动脉硬化,一般认为是由于黄斑区膜毛细硬化,玻璃膜功能紊乱,网膜黄斑......
目录

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病人同时伴有动脉硬化,一般认为是由于黄斑区膜毛细硬化,玻璃膜功能紊乱,网膜黄斑区色素上皮及神经皮层局部养障碍,以致黄斑变性。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衰,亏虚,精血不足,黄斑不荣;或失健运,中气不足,浊阴不降,失濡养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外眼端好,不红不肿,不痛不痒。唯中视力下降,中央有一灰色阴影遮挡,但周边视力尚可,或视物变、视直为、视大为小。

眼底改变随病程发展而不同。早期,黄斑区可见黄白色斑,其周围有色素晕,可互相融成不规则斑块,中凹反射消失。病情发展,黄斑区出现水肿或浸润,有时伴有小出,黄斑呈灰黑色或卵或不规则的隆起斑块,其范围在1~3PD(视乳头直径)大小。晚期,呈典型的黄斑部大块白色或灰白色隆起机化团,附近有深层出

眼底荧光造影:发病早期有边界清楚、大小不变的荧光斑点,与景荧光同时消退。出部位呈境界清楚的荧光阻挡。晚期机化物可呈假荧光现象。

本病容易与恶性黑色相混淆。荧光造影有助于诊断。在后者,动脉期一始,肿区迅速出现不规则荧光斑。荧光强度随着动静期、静期而增强。

此外,本病常伴有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检查诊断

1、45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病,视力下降较急。

2、眼底检查:早期黄斑区色素失,中央凹反光不清或消失,多为融玻璃膜。中期黄斑区出现浆液性或出性盘状离,重者网膜肿,网膜玻璃体积。晚期瘢痕成。

3、荧光素眼底管造影:黄斑区有膜新生管,荧光素渗漏。出病例有荧光遮

鉴别诊断

萎缩性老年性黄斑部变性:萎缩性亦程干性或非渗出性。两眼常同期发病且同步发展,与老年性遗传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过及表现十分相似。本型的特点为进性色素上皮萎缩,中视力严重损害,有虚性绝对性中央暗点,检验镜下有密集融的玻璃膜及大灰色萎缩区。萎缩区境界变的清楚,其布有椒盐样斑点,亦可见到金属样反光。

黄斑区玻璃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进展过程中,病程最早期,也病变的最轻阶段,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预防措施

1.中老年人应注意护养眼,用眼不要过度疲劳,阅读、书写及近离工作不要持续时间太长,晚上看电视也要适度,每隔1小时要休息几分钟,以免过劳伤

2.要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宜用高维生素、低脂肪性食品,既要加强养,又要防止脂、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变的发生。

3.中老年人嗜好抽烟饮者,应采取措施戒烟戒,因为烟不仅可造成视神经网膜的损害,而且饮过量,可以诱发网膜黄斑出

4.常服明保健中药,可晨服补中益,晚服杞菊地黄,补益,使充足,脾气健运,而视物明。

5.中老年人若发现中视力减退,眼前暗影遮挡,应立即到医院检查眼底,早期防治,阻止病情的渐进性发展,使病变范围迅速得到控制。

治疗方法

养支持疗法

维生素B120毫克、维生素C200毫克、维生素E100毫克、ATP20毫克,每日3次;或用胎盘组织注射液肉注射,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用以加强网膜膜的养。

黄斑部出者,宜用止敏250毫克肉注射,或安10毫克肉注射,每日1~2次;也可以服中成药田三七、明等。

皮质激素

在本病的严重阶段,黄斑部水肿、渗出、出期间,可用小量皮质激素,抗炎消肿,抑制新生管的成。常用强的松每日20~30毫克,晨起空服。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渐减量。

管扩张

在黄斑出吸收后,可烟酸100毫克、或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也可服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每次3,1日3次。用以改善黄斑区管的微环。

5.激光凝固治疗。在发生明显的神经上皮离前,用光凝固治疗膜病变可能有效,在黄斑中凹旁有新生管时也可光凝固。

中医辨证治疗

亏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膝酸软、健忘失眠,治宜补益,益用驻景加减楮实子25克、茺蔚子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15克、车前子10克、木瓜10克、五味子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田三七3克)。脾虚弱者,兼见疲乏力、头晕视昏、纳差便溏,治宜健脾,升清明补中益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柴胡6克、升麻6克、陈皮6克、茺蔚子10克、丹参15克、葛根15克、甘草3克)。每日一服。

针刺疗法

常用可选睛明、球后、头临泣、太阳池、明、谷、养老、光明、俞、俞、足三里等,每次远近配,局部与远端各选2,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偏阳气虚者,远端穴位施灸或针灸并用,但眼部穴位忌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虹膜缺损

下一篇 朱顶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