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单眼失明

失明又称为盲(blind),指视力残疾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单眼失去辨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先天盲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所致。单眼失明也可因眼部外伤所致。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双眼中优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º者列为盲,并分为一级盲和二级盲。详见“视力残疾分级”。美国:将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200以下或中视力直径在......
目录

病因

先天盲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所致。单眼失明也可因眼部外伤所致。

诊断

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双眼中优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º者列为盲,并分为一级盲和二级盲。详见“视力残疾分级”。

美国:将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200以下或中视力直径在20º以下者定为盲。

日本分为全盲和半盲: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或国际通用视力表检测,视力值在0.02以下为全盲;有光感,视力值在0.02―0.04之间,全色盲视力值在0.05以下,视野半径小于5& #186;者为半盲。

先天盲: 先天盲(congenital blind)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时间即失去视力。

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所致。患儿没有视觉验,几乎没有视觉想象力。据1987 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0―14岁视力残疾儿童中,属先天性的占总数的56.3%。防止遗传因素,避免近亲婚配,在妊娠头3个月,胎儿视觉器官发育过程中孕妇需注意保健,以防先天盲儿童的产生。

鉴别

夜盲(night blindness):亦称“昼视”、“”、“月光盲”。

夜间视力失常的症状。为网膜的视杆细胞功能紊乱而起的暗适应障碍。表现为白天视力较好,入夜或于暗处则视力大减,乃至不辨咫,见于维生素A缺乏和某些眼底疾病。据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夜盲和后天性夜盲。遗传性夜盲是通过双亲生殖细胞而获得的夜盲症状,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后天性夜盲是由于后天性全身疾病或眼病所致的夜盲,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色盲(colour blindness):一种视觉缺陷。

由于网膜的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以致缺乏辨某种或某几种色的能力。临床表现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完全不能辨色,视物只有黑白、灰白的感觉称为全色盲或单色视。常伴有高度畏光、瞬频繁、视力显著减退、中暗点、昼盲等。失去对某种色的辨能力称为部分色盲。其中,不能辨红色者称红色盲或第一色盲,在光谱上红色部缩短,绿色看成黄色紫色看成蓝色;不能辨绿色者称为绿色盲或第二色盲,在光谱上绿色被看成灰色暗黑色;不能辨蓝色者称蓝色盲或第三色盲,整个光谱中只能辨红绿两色。有时红绿色盲患者可表现出惊人的辨色能力,这是他们从生活验中得来的,据红绿的不同饱和度与亮度加以区,但在色混测定检查时,即显色盲的本质。多属先天性,依发生频率排列依次为绿色盲、红色盲、蓝色盲、全色盲。20世纪Wilson提出色盲是通过X一性连锁遗传式传递,既由女性遗传,其生男孩显性,生女孩则多不表现症状。只有女性为隐性色盲色盲的男性结,所生之女才表现色盲。故男性发病率为5%左右,女性约为0.8%。对先天性色盲尚无特殊疗法。后天性色盲多由于视神经疾病和网膜膜疾病所致,前者以红绿色盲为,后者以蓝色盲常见,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盲: 。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目茫茫无所见。《难·二十难》:“脱阴者,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凡有致盲倾向的病,应积极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枳椇叶

下一篇 枳根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