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剥夺性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8以上,照类型不同,医上将弱视分为斜视弱视、屈尖参差性弱视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弱视、先天性弱视等五大类。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发生弱视剥夺性弱视(visualdepriva......
目录

原因

剥夺性弱视(visualdeprivationamblyopia)往往是由于先天性或早期获得的各种因素导致视觉刺激的降低,在婴幼儿期由于眼屈光间质混浊(如内障角膜疤痕等)、完全性上睑下垂、不恰当的眼罩遮盖眼等,限制了知觉感知的充分输入,干扰了视觉正常发育,均会产生弱视,如右眼为内障,是外界物体不能在网膜上清晰成像,只有部分弥散光进入眼,对网膜的有效刺激不足,造成右眼视力低下。剥夺性弱视是最严重的,也是最少见的一种弱视

检查

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1.年幼儿童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诉视力较差,家长可能发现一些视觉为上的异常,如眯眼、头偏斜、视近物时喜欢将所视物放在一眼前等。

2.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内障角膜瘢痕等、先天性上睑下垂等。

3.视力低下并且不能配矫正。由于弱视的患者大多是儿童,所以选择适的视力评估手段十分重要。

4.光觉改变。再弱视眼前放置中等密度率光视力不降低,而存在器质性病变则视力下降。在黯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5.出现拥挤现象。对单个体的识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体的识能力要高得多。

6.立体视觉下降或消失。

7.弱视眼的调幅度下降。

8.伴有外斜视眼球震颤等。

9.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功能在中高空间频率下降并伴峰值左移。

10.弱视眼中存在两种注视性质,即中注视和偏中注视,用中凹以外的某点注视为偏注视,分中凹旁。黄斑旁及周围边注视等。

11.弱视患儿表现为视觉皮质诱发电位(VEP)振幅的降低和峰时的延长。弱视眼的这种改变在高频率中更为明显。

鉴别诊断

斜视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成了弱视。这种弱视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屈光参差弱视:由于两眼黄斑部所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性弱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可逆的。

先天性弱视:发病机前尚不十分清楚。VonNoorden推测新生儿常有网膜或视路出,可能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屈光不正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弱视多见于远视屈光不正者。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多,没有双眼物象融障碍,故不起黄斑部功能抑制,所以配戴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自能逐渐提高,无需特殊治疗,但为时较长。

缓解方法

近视治疗原则

1.儿童、青少年均需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并配戴适的凹球面镜矫正。

2.高度近视除验光配镜外,也可用接触镜矫正。

3.高度近视有眼底病变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后巩膜加固术。

4.20岁以上无忌症者可考虑放射状角膜术或镭射屈光性切除术。

用药原则

1.预防近视或治疗假性近视滴用托比卡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双眼。

2.15岁以下瞳验光前,滴托比卡胺滴眼液每10分钟1次,2小时滴6mdash;8次。

3.7岁以下儿童特斜视屈光不正瞳验光时,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让充分麻痹,则验光准确。

4.青年及少数成年人瞳验光用托比卡胺滴眼液即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