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过敏
原因
(二)发病机制嗅觉的分子生物学尚不清楚。鼻黏膜、嗅球、嗅丝神经病变引起嗅觉功能下降或丧失;而中枢神经系统连接部损伤,通常不伴发任何可发觉的嗅觉丧失。
偶尔,颞叶病变伴随暂时或阵发性幻嗅。嗅觉丧失常合并味觉损害,这取决于食物和饮料中易挥发的物质。
脑膜瘤、转移瘤或前颅凹动脉或额叶的浸润性肿瘤.可压迫嗅球和嗅束导致嗅觉损害。许多颅前凹的肿瘤以及鞍区、鞍旁的肿瘤侵犯嗅神经,出现嗅觉的减退与消失;额叶的病变如胶质瘤、脑脓肿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均能出现嗅觉的病变;少数情况下,颅内压增高、脑积水、颅脑手术也能产生嗅觉的障碍。
颅脑外伤时,经筛板的嗅神经嗅丝可被撕裂,或嗅球被撕碎(挫伤)。由于颅前凹颅底的骨折涉及筛板,常出现单侧的嗅觉的丧失,并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在枕部受力的对冲性脑损伤时,挫伤主要集中在额叶的眶回,正好是双侧嗅神经的所在部位,表现为双侧的嗅觉的丧失,有时是持久性的。
Leigh和Zee(1991)报道在军队医院留观的1000例颅脑外伤病人,其中7.2%的人嗅觉有改变,4.1%嗅觉减退,3.1%部分嗅觉丧失。72例病人中仅6人恢复嗅觉,12人出现嗅觉倒错。
Friedman和Merritt(1944)研究平民颅脑外伤,发现430人中11人(2.6%)有嗅神经受损,嗅觉缺失均为双侧受累,其中3人为暂时性嗅觉丧失,伤后2周内症状消失。
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类型临床尚无统一分类标准。常见类型有:
(2)嗅觉丧失:后天的严重的嗅觉损害,表现为对嗅气味刺激的反应丧失。
(3)嗅觉缺失:先天的嗅觉缺失,表现为对嗅气味刺激的无反应。
(4)嗅觉倒错:表现为对嗅气味刺激的错位反应,但不伴有嗅觉敏锐性损伤。
(5)幻嗅:不存在客观的嗅气味刺激,患者却嗅到了难以描述的通常为使人不愉快的气味。
2.其他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
1.颅底部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
缓解方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