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栀子

栀子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 Ellis),俗栀子栀子栀子花等,茜草栀子属,灌木植物栀子高达3米;对生或3枚轮生,长披针、倒卵状长、倒卵形芳香,单朵生于,萼筒宿存;花冠白或乳黄色,高脚碟状;果卵形、近球或长种子多数,近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栀子产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
目录

入药部位

茜草植物茜草的干成熟果实

性味

苦,

归经

三焦

功效

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

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

禁忌

栀子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炮制方法

除去果梗及杂质,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碾碎。

生理特性

栀子灌木,高0.3-3米;嫩常被短毛,灰色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其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性喜温暖湿候,好阳光但又不能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体能力强,萌力强,耐修剪。栀子

产地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毒故也。栀子无毒,治中热,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大黄连翘甘草),等分,末之,水三钱服,无不利也。”

2、《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也,清而化,膀胱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烦躁,烦者也,躁者也,,故用栀子以治烦,用香豉以治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栀子

3、《本草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邪气自去,中热亦除。面赤疱齄者,肺热之候也,清肃,热客之,即见是,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得苦,则热自除而面赤色皆退矣。其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大小肠大热,中烦闷者,总除热也。此药味苦,泻一切有余之,故能如上诸。”“栀子禀至苦大,苦而伤,凡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则不愈,此所谓既 溃之后,一毫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得热则,得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 当以顺为先,盖降则降,降则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4、《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愚每用生栀子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黑色鼻涕

下一篇 红鼻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