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反复鼻出血

反复的临床症状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鼻腔流出者。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亦可持续出;出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重者可休克;反复出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可自止。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
目录

原因

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局部原因

(1)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等,是常见的原因。②压性损伤:在高空、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外的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黏膜管扩张破裂出。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黏膜发生充水肿,或上皮落,也可出现

(2)中隔偏:多发生在嵴或棘(状突)附近或中隔偏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以致管破裂出。存在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糜烂及干痴落,可反复

(3)部炎症:①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窦炎、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出量一般不多。②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中隔穿孔可

(4)鼻腔鼻窦鼻咽部肿:其中最易发生者为中隔鼻咽纤维、出息肉鼻腔鼻窦恶性肿。少量或涕中带是恶性肿的早期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起反复大量

全身原因

(1)性疾病及液病:①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出毛细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紫癜、药物性管性紫癜、感染性管性紫癜管性假友病等。②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如原发性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起的继发性减少等。③凝因子障碍性疾病:如各型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④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如抗凝使用不当、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等。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上感、流感、出热、猩红热、疟疾麻疹伤寒等。多因高热、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黏膜充肿胀及干,以致毛细管破裂出。一般情况下出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3)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压和动脉硬化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重要原因,硬化是其病理基础。压增高,特是在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管破裂,造成。另外,打喷嚏、用力咳嗽、猛力的呼吸或鼻腔按摩,也是反复和难以控制的因素。②静压增高:肿、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可致上腔静高压,这些患者的鼻腔鼻咽常怒张淤,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管则可破裂出,出部位多位于后孔处的鼻咽从分布区。

(4)其他全身性疾病: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可能与毛细管脆性增加有。严重病患者可因肝脏成凝因子障碍。尿毒症也可可以是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

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情况,确认出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呕血

2.确定出部位,结镜、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常规检查,对于出量较大及怀疑为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功能。

4.估计出量,评估患者当前环系统状况,有无出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科室会诊。据每次出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压、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判断出量。失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渴、乏力、面色苍白症状,失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压下降、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容量已损失约1/4。

5.排查全身性疾患。

鉴别诊断

咯血

气管气管部出后,口腔咯出,常见于结核、气管扩张、肺癌脓肿心脏病导致的等。可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助检查鉴

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液可从口腔鼻腔涌出,常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征,可予以鉴

缓解方法

平时应注意预防的发生,措施包括: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温度要适宜。室保持空清新,适当窗通,温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过于干可诱发鼻腔,所以空湿度应60%。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勿用力擤,对症止咳。

3.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

4.老年性病人多伴有压、冠病、气管炎等,应定期防治原发病,必须针对病因相应的治疗,尤其是压病患者,必须尽快将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5.对于儿童患者应纠正患儿挖、揉、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单侧鼻腔阻塞

下一篇 栀子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