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木
梓木简介
梓木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梓树属落叶乔木,中国分布有6种,梓树、楸树 、藏楸、黄金树、滇楸和灰楸。植物形态详"梓白皮 "条。
由于梓树属木材特征差异非常微小,因此统称梓木,梓木容易干燥,无翘曲和开裂现象,尺寸性稳定,耐腐性强,抗蚁蛀,切削容易,切面光滑,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是中国历代用材最广的优良木材之一,也是制作器具之良材。
分布区域
梓木,主产黄河至长江流域以及湖南西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分布广、产量大、材质佳,同时,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也广为分布。梓木树型挺拔,树姿优美,秋叶红艳,是观花、观果、观叶的好树种。为良好的观赏树、行道树或在土层深厚酸性土山坡营造混交林的树种。
木材特征
外皮棕红,呈不规则纵裂,皮质较坚厚,有香气,内皮红褐色。心、边材略明显,边材浅褐色或浅黄褐色,心材栗褐色微红。
材质略轻软,强度中等,结构略粗,纹理直。木材有光泽,材色美丽,干燥不易变形,耐久性强。胶接和涂饰性能一般,加工容易,切削面光滑。
木材用途
南北朝时期的贾思勰 所著 《齐民要术》 中述说梓木的用途时写道:“车板 、盘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 ,胜于松、柏。”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梓木作为珍贵用材用来制造器具、乐器、棺材等,并赞美梓树用途之广,简直无所不能。梓木材质优良,坚韧,富有弹性,易干燥,加工容易,切面光滑,不翘不裂,耐湿耐腐,具芳香,虫菌不易危害,有千年不朽之称。而且材色美丽典雅,纹理致密美观,是建筑、造船、军工和家具的上等用材,可与东北水曲柳媲美,曾被誉为“正统之材”。古时即为贡木,用于制作优等家俱,舟船,民间私自砍伐即有杀头之祸。
家具
梓木硬度介于柴木和软木之间,材质轻而耐朽坚韧,木理优美并带光泽:有“鸡翅木”的花纹,也类似榆木的花纹,在浙江东阳专门用来做花格和家具,被称为浙江榆木或者南榆木。做花格时用之为里面的木条,做榫头,传统工艺。用之做家具时可为各种桌案、箱柜、架格以及雕花挡板、牙条和其他细木装饰部件;此外,梓木还是木胎漆器、乐器和雕版刻字的优质材料。
棺材
古有“面桐底梓”之说,其意以梓木斫底为正统。琴底之功在于纳音振鸣,非坚实之材不可为之。梓木质坚而耐腐,古代帝王棺椁常以梓木而制,足可见古人对于梓木之偏好。1977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被发现,其出土棺木经专家鉴定为梓木。现保存在湖南长沙省博物馆中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棺为梓木材质。
药用价值
【汉语拼音】zi mu
【英文名】wood of Ovate Catalp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ovata G.Don.
【功效】催吐;止痛
【考证】出自《握灵本草》
【科属分类】紫葳科
【拉丁文名】Lignum Catalpae Ovatae
【化学成分】含梓木内酯;又含多种萘醌衍生物,其中已确证的有α-拉杷酮。
【主治】霍乱不吐不泻;手足痛风;《握灵本草》:"治手足痛风,梓木煎汤,桶上蒸之,勿令汤气入目。""治霍乱不吐不泻,以梓木屑煎浓汁吐之。"
采收储藏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薄片,晒干。
【动植物形态】梓 乔木,高达15m。树冠伞形,主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叶柄长6-18cm;叶片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长约2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常3浅裂,两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4-6对,基部掌状脉5-7条。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长12-28cm;花萼2唇开裂,长6-8mm,绿色或紫色;花冠钟状,淡黄色,内面具2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长约2.5cm,直径约2cm;能育雄蕊2,花丝插生于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形,柱头2裂。蒴果线形,下垂,长20-30cm,粗5-7mm。种子条椭圆形,长6-8mm,两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梓木树
功用主治
文化相关
梓木:情系桑梓叶落归根“家乡”的雅称。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桑”与“梓”是古人宅院旁常栽的树木,“桑”“梓”并用被人们赋于故乡的含义。 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盖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为代称的也不少。
考古发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