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棕叶芦

棕叶芦 Thysanolaena maxima,称“莽草”、“棕草”、“大棕叶芦”。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和西南。具有清热疟;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做药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 归经:入 中药化成分:本品、锰、铜、锌、镍、硅、钙、镁、钾等无机元素。 功效:清热疟;止咳平喘 考:始载于......
目录

简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Agrostis maxima Roxb.]

归经:入

中药化成分:本品、锰、铜、锌、镍、硅、钙、镁、钾等无机元素。

功效:清热疟;止咳平喘

:始载于《种子植物称》。

形态特征

多年生,杆高1-3米,不分枝叶片披针,宽3-7厘米,基部心形,具细小横花序大而柔软,长30-60厘米;分枝多,纤细;小穗微小,长为小穗1/5-1/4,端钝,透明膜质;第一小花仅存外稃,1;第二小花两性,外稃具3,边缘疏生柔毛,成熟后此毛广展,基盘短而无毛;小穗柄短而具关节小穗成熟时即自关节处整个落。

棕叶芦称“莽草”“棕草”“大棕叶芦”。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3米。秆直立,粗壮,不分枝叶片扁平,广披针,长达40厘米,一般宽4---8厘米,花序大而矛软;小穗淡黄色。长年生长在荒山野岭,山脚路边,耐瘠耐高温,在亚热带地区随处可见,常簇生成丛,一兜可长工数十支。在肥松地带其子可达50厘米,宽12厘米,是一种野生粗长禾本科植物,其味清香,人们常以其裹粽,故俗称粽叶养尚未查明。

分布

分布华南和西南;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多生于灌木林,山坡和山谷中。杆坚实可作篱笆,也供造纸,可裹粽子;干花序作扫帚及刷子。

经济价值

成本低棕叶芦来源广,野生漫山遍野,易于采集,把山间的棕叶芦植株块根移植栽培极易成活。一般不用施肥也可达亩产6000千克,若稍施肥土,则可达10000千克。其三,棕既可防泻,又可作青饲料使用,因其四季常青,可解冬季无青饲之难题。。若人工栽培,稍施肥水,其叶片相当柔软,比一般草料还好。若种植一亩棕便可饲养一百只母兔。其四,对于特困地区农民群众解困贫具有极大的吸力,是致富贫的一条捷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棕板

下一篇 鼻翼扇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