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鼻干

鼻干是疾病称,是由于风燥,或湿热窍所致的,以鼻腔要表现的部疾患。西医鼻炎可参考本篇进辨证施治。鼻干最早见于《素问?热论》,其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肉,其,故身热疼而鼻干,不得卧也。”历代医籍对本病的记载不多。《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说:“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故本病又有“”之称。本病的病因与......
目录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风燥湿热病机则为津伤窍失润。

1.伤津窍失润 肺系上通天之外窍,呼吸出入之要冲。阳邪胜则干。候干冷,刮时起,外袭,博于脏,上传于津液窍失润而为鼻干为热,易伤津液。环境高温,烟熏燎,尘土扬,内伤津液,易致津损,窍失润而为鼻干

2.胃热炽盛,上灼窍 嗜食辛辣煿,温燥生,伤津;或外入里化热,以致腑积热,阳明上干窍,受熏炽,失润而干。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久居候干冷史;或久处高温、有害粉尘、有害体的环境史;以及大量吸烟、史;也可有维生素缺乏、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 鼻腔有干感、异物感、灼热感,或有刺痒感,涕较少,患者打喷嚏,喜欢挖、揉,以减轻症状,常因此而发生鼻衄,但量不多,可伴有口干干、干咳等。症状时轻时重,干尤甚。嗅觉正常。

3.局部检查 黏膜干结痂、充,以鼻腔前端较明显;中隔前下黏膜可有糜烂;无黏膜及甲萎缩;嗅觉正常。

鉴别诊断鼻槁

二者都有感,易出。但鼻干嗅觉障碍,无异臭;甲前端可有少许干痂黏附,但鼻腔黄绿灰绿色脓痂,无甲萎缩。槁有鼻塞臭秽,甚则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腔或有黄绿灰绿色脓痂充塞,黏膜干、萎缩,甲缩小,尤以甲为甚,鼻腔宽大,甚则从前孔可直接看到鼻咽部。

辨证论治

辨治思路:应以祛除邪热为要,生津邪热既除,则阴津自复,窍得润。

治法

伤津窍失润

临床表现:鼻干、裂痛、刺痒,喷嚏,涕稠厚,时有擤。可伴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细略数。

候分析:热袭,耗伤津液,窍失润,故鼻干、裂痛、涕稠厚,膜干、色暗红;痂皮刺鼻腔,故刺痒,喷嚏;热伤,则擤热伤失清肃,故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细略数亦为肺热津亏之征。

治法:清宣,滋润窍。

方药桑杏汤加减。中以桑叶、豆豉宣肺杏仁宣肺沙参、贝母、梨皮止咳;栀子清泄胸之热。肺热重者,加黄芩连翘干咳者,加玄参、生地、麦冬玉竹鼻衄白茅皮、栀子凉血;大便秘结加麻、郁李仁之类润肠通便。

胃热炽盛,上灼

临床表现:鼻干不适、热、疼痛、容易出。常伴干,喜冷饮,口臭,或齿肿胀、糜烂、出,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洪数有力。

候分析:腑积热,上干窍,受熏炽,故见鼻干不适、热、疼痛,膜呈深红色、干中隔膜糜烂;热灼伤,故容易出;阳明热盛,腐肉,故齿肿胀、糜烂、出;腐臭之上冲,故口臭;热盛伤津,故见干,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洪数有力均为阳明热盛之征。

治法:清泻,导热下

方药汤加减。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积热;以芒硝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以炙甘草缓和泻热攻下之力。者,加生地、白茅皮、栀子凉血干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鼻干一病总由邪热攻于上焦,耗伤津液所致,窍失润。其治疗应酌情选用黄芩栀子龙胆草、黄连知母桑白皮皮之类清除邪热,使去阴复。可配沙参麦冬五味子玄参玉竹、生地黄之类养阴生津,用牡丹皮、赤芍药之类凉血,用阿胶、桑椹子、何首乌女贞子之类滋阴生津。患者常兼有大便不畅,故当酌用麻仁、瓜蒌仁之类润肠通便。在秋燥,尚须选用桑叶杏仁枇杷叶之类清轻宣肺

外治法

⒈滴 宜用滋养润燥药物,如芝麻油、0.9%氯化钠溶液、复方薄荷油、清鱼肝油,每日2~3次。

⒉涂 中隔有糜烂者,可局部涂用黄连膏或紫连膏。

雾化吸入 可用服中药,再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

按摩 可屈中指、示指中,沿上下揉推,以感热为度,每日1次。

针灸治疗

体针取迎香、谷、通天,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预防与调护】

(1)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吸入多灰尘的空

(2)戒烟,戒除挖的不良习惯。

(3)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用减充

【预后与转归】

本病多可控制症状,但本病容易复发,平时的预防与调护甚为重要。

西医学中主要相关疾病认识

鼻炎黏膜干分泌物减少为要表现的鼻腔慢性炎性疾患,秋冬干多发或加重。病因尚不甚明确,多认为与工作环境及外界候有维生素缺乏、贫血、大量吸烟、可致黏膜改变,发本病。本病的治疗,局部可滴用润滑药液,全身可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增强养。

萎缩性鼻炎一种发展缓慢的以黏膜萎缩或退性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病变可蔓及鼻咽口咽喉咽等处。局部无臭味者为单纯性萎缩性鼻炎,有臭味者为臭症。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病多发生于山区和候干地区。女性多于男性,体格瘦弱者多于健壮者。前尚无特效疗法,局部治疗可采用鼻腔冲洗、用药及手术治疗以减轻局部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