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溢液
症状起因
常见疾病
诊断
应根据鼻溢液的性质、色泽、气味、混入物以及检查发现综合分析,进行判断。
1、水性
分泌物稀薄,透明似清水,为血管渗出液与黏液混合物,内含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黏蛋白。见于血管舒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早期。
2、黏液性
分泌物黏稠,透明似清水样,内含多量黏蛋白。正常人鼻腔遇冷刺激或感情冲动时,经反射作用可分泌大量黏液。常见于慢性单纯性鼻炎。
3、黏液脓性
4、脓性
多见于炎症侵及骨质,如上颌骨骨髓炎、齿源性上颌窦炎、鼻腔异物及恶性肿瘤部分坏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臭、粪臭等黄绿色的分泌物。干酪性鼻炎和鼻窦炎则经常排出豆渣样物质,并有臭味。
5、血性
鉴别诊断
(一)水样鼻漏
1、急性鼻炎早期:多有感冒史,发生于感冒1~2天后,持续约2~7天,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清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听觉及味觉也可能发生异常,此期由于鼻窦引流受阻,易并发急性鼻窦炎后使头痛加重。
2、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各类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中典型者见鼻黏膜苍白或灰白色,水肿,表面湿润,尤以下鼻甲为甚。局部施用血管收缩剂,黏膜肿胀很快消退。鼻道内多水样或很稀的鼻涕,咽部和眼结膜也可充血。此期施行鼻腔分泌物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可知嗜酸白细胞增多。
3、鼻窦囊肿:分为黏液囊肿及浆液囊肿,此类患者的鼻溢液为阵发性鼻内流出淡黄色液体。病人多无明显症状或有慢性鼻窦炎症状,如患侧头部持续钝痛,病侧颊部压迫感,或同侧上列牙齿疼痛等,多在行鼻窦X线或CT检查时发现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者,均可拟诊为囊肿。
此两型鼻溢液多有相关性,黏脓性鼻漏多在黏液性鼻漏的基础上感染加重所致。
1、慢性单纯鼻炎:一般呈稠厚半透明黏液状。其中伴有少许脓液。鼻涕长期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的皮肤可使之变红,发生湿疹或毛囊炎,以小儿多见。伴有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常在运动后或在新鲜潮湿空气中鼻塞减轻,侧卧时,后下侧的鼻腔常阻塞。
2、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鼻涕通常不多。鼻窦为持续性。嗅觉显著减退,下鼻甲后端黏膜肥厚,若压迫咽鼓管咽口,则发生耳鸣及听力减退,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称为“筛前神经症候群”。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萎糜及头痛较单纯性鼻炎时为常见,经常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长期刺激咽喉,易产生咽喉部慢性炎症或咳嗽。
3、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发作反复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成。此病鼻溢液多为黏脓性或脓性,为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者,鼻涕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炎者,鼻涕系经后鼻孔流入咽部。鼻塞为持续性,头痛不定,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本病头痛常有下列特点:
(2)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
(三)脓性鼻漏
常见的致病菌有: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白色或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该病鼻涕为大量脓性鼻涕,限于患侧,不易擤尽,或向后流入咽部,只能经口咳出,病人自觉“多痰”。有时鼻涕中混有血液或病人自觉鼻涕中带有腥臭气味,则多见于急性上颌窦炎。暂时的嗅觉减退。头痛和局部疼痛,可表现为神经痛,弥漫性疼痛或局限性疼痛。
即鼻分泌物中带有血液,见于鼻及鼻窦炎症,外伤、异物、结石、肿瘤等。
1、鼻异物:可能为各种动植物、金属异物及非金属异物,多见于小儿,异物存留鼻腔、鼻窦过久,则引起鼻炎、鼻窦炎,进而引起血性鼻漏,此病鼻漏多位于一侧鼻腔。
(1)乳头状瘤:是比较多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肿瘤多发生在鼻前庭,也可见于鼻腔及鼻窦内,前者来源于鼻前庭皮肤鳞状上皮,质硬,呈桑椹状,多单发,后者来源于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纤维上皮组织。该病主要症状为鼻塞,一侧鼻腔较易出血。其他特点为:
①内翻性及柱状细胞型乳头状瘤只发生于鼻腔外侧壁及鼻窦;荤样乳头状瘤主要发生于鼻中隔。
③切除后易复发。
(2)血管瘤:可发生于鼻腔及鼻窦,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症状为一侧鼻出血,鼻塞。若发生于鼻窦则常无鼻塞。位于鼻窦的血管瘤引起的鼻出血、于鼻腔不能找到确切的出血点。
(3)鼻腔恶性肿瘤:多原发于鼻腔外侧壁,少数发生于鼻中、隔、鼻前庭及鼻腔底。一般通过鼻前、后孔镜检查后可发现。肿瘤外观常常菜花状,色红,基底广泛,触之易出血。伴有溃烂及坏死,也有早期呈息肉状者,故对患鼻息肉而术中又较易出血的中、老年病人,宜常规作活检。肿瘤长大,常使外鼻隆起变形,一般以一侧鼻背隆起为显著。
①上颌窦恶性肿瘤:早期不易发现,肿瘤长大破坏骨壁后,其向周围扩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发部位有关,肿瘤向下累及牙槽突与硬腭时,其临床病状的发生顺序如下:上颌窦受累症状→牙齿松动与脱落→牙龈肿胀,溃烂,硬腭及唇龈沟呈半圆形隆起。如原发于牙槽突而向上累及上颌窦者,症状出现的顺序恰如上述相反。扪诊时可发现牙槽突或硬腭变软,同侧牙齿松动,肿瘤穿破前壁时,面颊部出现隆起变形。向上浸入眼眶,则眶下缘可能隆起或有骨质缺损。眼球突出,运动受限及球结膜水肿,均为晚期表现。肿瘤向后侵入冀腭窝及颞下窝均出现张口困难。
②筛窦恶性肿瘤:向眼眶发展则眼球向前、下、外方突出,产生复视或视力减退。有时一侧内眦或鼻根部隆起。如向上经过筛板进入颅腔,则有相应症状出现。此外,因筛窦区有血管与眶内相通,故可早期出现眼眶部症状,甚或失明。
③额窦恶性肿瘤:向外、下方发展,可使前额部及眶上内缘隆起或破坏,上睑皮肤肿胀,眼球向下、外、前方移位或向前突出。
④蝶窦恶性肿瘤:蝶窦周围多系重要结构,原发于蝶窦的恶性肿瘤常可侵犯这些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容易误认为邻近器官病变。临床常见征象为单侧外展神经麻痹,其次为滑车和动眼神经麻痹。晚期可使眼球移位或发生运动障碍,甚至引起一侧或双侧失明。
检查
1、鼻腔一般检查
注意鼻腔黏膜色泽、鼻甲、鼻道、嗅沟等情况。急性鼻炎时膜急性充血,伴水肿,鼻道有清水样、黏液性、脓性分泌物。慢性鼻炎,黏膜暗红、肿胀,鼻道有黏涕。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苍白略带紫灰色。急、慢性鼻窦炎,中鼻道及嗅沟有脓液。X线拍片有助诊断。
鼻腔的前鼻镜或后鼻镜的常规检查,对鼻腔的检查范围都很有限。鼻内许多重要部位,如各鼻窦的开口都是位于狭窄、隐蔽的沟或窝内无法直视,给病情判断和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鼻及鼻窦的内镜检查,除筛窦以外,其他诸窦都可用这种方法直视窦内情况。可以明确脓性分泌物的来源,也可以对脑脊液鼻漏的瘘孔定位诊断。
3、CT检查
CT的应用,扩大了普通X线及体层对鼻窦疾病检查的应用。多轨迹体层及CT可以发现X线平片有时未能显示的鼻窦病变。CT既能检查鼻窦,又能检查颅脑,因此对有致命危险的鼻窦疾病的诊断是一种重要方法。
治疗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并注意防止发生并发症。
点用黏膜收缩剂;下鼻甲黏膜硬化法;下鼻甲黏膜消触;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四)鼻腔异物
根据异物的大小、性质、形状及所在位置,采取适当方法在直视下取出。一般不须麻醉,对圆形光滑异物,忌用细钳或镊子夹取。可用小刮匙或钝头异物钩自上方超越异物,由后向前钩出。
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治疗原则是消炎,促是鼻窦的通气引流,以防止转成慢性。
4、导管冲洗及穿刺冲洗法。
1、脱敏疗法:找出变应原后,设法避免接触或应用脱敏疗法进行脱敏。
2、全身抗过敏疗法。
4、手术疗法:如鼻中隔嵴突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激光治疗等。
多采用手术切除。
根据肿瘤的性质,侵犯范围和病人全身情况全面考虑。一般认为以综合疗法为佳。
1、术前或术后的放射治疗。
2、手术疗法。
4、适当的化学疗法。
日常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