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鼓膜瘢痕化

鼓膜瘢痕化产生鼓室硬化症,鼓室硬化亦称鼓室玻璃变性,系鼓室粘膜上皮下沉积有斑块状组织,多发生在鼓膜室粘膜和听上,发生于鼓膜上者仍称为钙化斑,使鼓室粘膜变成乳皮样物质,覆盖着听、卵窗和窗周围,与质粘着,好像涂上一层包膜,累及上鼓室者较重,累及下鼓室者较轻,锤、砧、镫等处最易受累,因此造成耳聋者甚多。此症18世纪即被Cassebohm发现,但未起重视,直到近代(1955年)......
目录

病因

1、常见于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因大量破坏粘膜纤毛和腺体,渗出物质不能排出,以后机化玻璃变性,而硬化斑块。

2、由慢性中耳起者很少,约占10%。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较多。之所以诱发组织增生,可能与中耳炎严重破坏纤毛及腺体分泌有。病变组织为中结缔组织,间或质吸收。组织结构与瘢痕疙瘩相似,但病因完全不同。既无过敏体质,亦无特异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显微镜下斑块组织分为两型:①软乳样壳质粘连不重,像洋葱皮样可以剥下。②坚实、白色硬块,与粘着紧密,很难剥除,去除后不久再产生。斑块为玻璃样变组织,无细胞及管,覆盖以很薄的扁平上皮。听坏死呈虫咬状,常产生听链中断和固定。Harris(1961年)将鼓室硬化分为两种:①表浅型硬化粘膜炎,不损害粘膜深层和衣。②深层破型粘膜衣炎,可破坏深层质。有人反对此种论点,认为鼓室硬化为非活动性病变,无破坏质机能,所出现的质破坏可能为硬化斑包围压迫缺坏死所致。电镜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外间隙纤维增生、退性变和钙质沉着。Gibb(1976年)报告斑块生化分析,要成分为磷酸钙盐。

诊断

Gibb报告138例,均有慢性中耳炎病史,80%已干,84%为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膜表面瘢痕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有时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柄后和镫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直接影响鼓膜和听活动。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耳聋,听力水平在30~50dB,鼓膜无穿孔时阻抗测听、鼓室压正常,声顺图为As型,乳突X线示间质或硬化型乳突。

鉴别

应和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相鉴硬化症无中耳炎史,鼓膜正常,进耳聋,鉴不难。但与粘连性中耳炎很难鉴,有时需依靠手术探查能确诊。

预防

后或鼓室探查术,在显微镜下,硬化斑块范围大小,仔细剥除,上鼓室及听周围是硬化多见区域,应用钩针和剥离子逐层剥除。砧长脚和镫弓常坏死、消失,应酌情进复物听移植,鼓膜钙化斑可做鼓环处切,于纤维层外剥离切除,有穿孔时可用筋膜修补。鼓岬及两窗区封硬化灶,很难剥除干净,术后易再发。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毡盖木耳

下一篇 止血扇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