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泽泻

泽泻 泽泻,中药。为泽泻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块茎。冬季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除去须根和粗皮。植物的干块茎。味甘、淡,性。归膀胱。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1、《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治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泻小便短少者。2、《伤寒论》:与茯苓猪苓、桂......
目录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块茎

性味

味甘、淡,性

归经

膀胱

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相关配伍

1、《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治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泻小便短少者。

2、《伤寒论》:与茯苓猪苓桂枝等配用,如五苓可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

3、《法》:与厚朴、苍术陈皮等配伍,如苓汤可治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6~10g。

禁忌

肾虚、无湿热服。

炮制方法

1、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干

2、盐泽泻:取泽泻,照盐水干。

生理特性

本品呈类球或卵,长2~175px,直径2~150px。表面黄白色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微,味微苦。

产地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等地,产于福建四川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其供尤长于水。

2、《本草汇言》:利水之药。利水,人皆知之矣;溪又谓能利膀胱、包膀胱,病癃闭结胀者,泻则水水则降矣,水二义,并不悖。

3、《本草通玄》: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自藏气虚下陷而滑者,得泽泻降之而愈滑矣。

4、《药品化义》: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泽泻叶

下一篇 副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