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猪蹄甲

猪蹄甲 猪蹄甲,中药。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蹄甲。遍及全国。具有化痰定喘,解毒生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喘息肠痈疝气偏坠,漏,秃疮冻疮。蹄甲。味咸,性微。归大肠化痰定喘,解毒生。用于咳嗽喘息肠痈漏,疝气偏坠,秃疮冻疮。1、治久咳嗽喘息:①定喘化涎:猪蹄甲四十九个,洗净控干,每个指甲纳半夏白矾各一。入罐子,勿令烟出......
目录

入药部位

蹄甲。

性味

味咸,性微

归经

大肠

功效

化痰定喘,解毒生

主治

用于咳嗽喘息肠痈漏,疝气偏坠,秃疮冻疮

相关配伍

1、治久咳嗽喘息:①定喘化涎:猪蹄甲四十九个,洗净控干,每个指甲纳半夏白矾各一。入罐子,勿令烟出,通赤,去细研,入麝香一钱匕。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饮调下(一钱),小儿半钱。(《验后》)②猪蹄合子四十九枚(黑者,水浸洗净),天南星一枚(大者,锉),款冬(带蕊者,末)半两。上三味,用瓶子一枚,铺猪蹄合子,上以天南星匀盖之,了,盐泥赤石脂固济,白烟出为度,候冷取出,入款冬末并麝香一分、龙少许,同研。每服一钱匕,食后桑根白皮汤调下。(《圣济总录》黑金)③猪爪甲二枚,烧灰细研,入麝香当门子一枚,同研,腊清调下。(《普济》)

2、治诸:猪后蹄垂甲不拘多少,烧存性,为末。陈米饮调二钱,空服。(《直指》猪甲

3、治牡乳,肛门痒痛,触着有脓出不绝:猪悬蹄壳(焰上烧成灰,研)一两,水银三大豆许。上二味,先取水银,用枣肉二枚,研匀,次入蹄壳灰,拌和为,如鸡头实大。先以盐汤洗下部,纳一,夜卧时再用。(《圣济总录》猪蹄

4、治偏坠疝气,并治瘰疬:猪悬蹄,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黄调下。(《鲁府》)

5、治小儿热及热中人:猪后蹄(甲)烧灰,末,以乳汁调服一撮,服之效。(《伤寒类要》)

6、治小儿白秃:猪蹄甲七个,每个入白矾一块,枣儿一个,烧存性,研末。入轻粉麻油调搽。(《纲》)

7、治冻烂疮:猪后悬蹄。上一味,至夜半时烧为末,研细,以猪脂和之。(《圣济总录》猪蹄膏)

用法用量

服:烧灰研末,每次3-9g;或入。外用:适量,研末调

采集加工

宰杀后,刮去猪毛,剁下蹄甲,洗净晾干。

形态特征

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征是:躯体肥胖,头大。皆长,略向上屈。眼小。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前2有蹄,后2有悬蹄。颈粗,项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杂食性家养牲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三角锥体状或鞋头状,有时两个相连,底部较平坦,呈三角;长4-10.5cm,高3-3.5cm;蹄壁厚薄不一,蹄尖部(蹄尖壁)最厚,3-4mm,向后渐薄,蹄后部(蹄壁和蹄侧壁)厚约2mm左右,蹄缘处最薄,呈薄膜状,0.10-0.25mm。黄白色黑褐色。外表面平滑或粗糙,有光泽,蹄甲尖部上侧具角质轮纹和细密纵线纹,老者角质轮纹呈裂状;后端具细密纵条线纹,周边蹄缘外翻或卷,可见毛孔及残留猪毛。蹄底部呈三角,前端为三角的角质底,较平坦,蹄底边缘宽1-4.2mm,由蹄壁及蹄白线两部分构成,其上可见密集突起的角小条纹;后端为半的角质球,具皱纹及密集凸起小点。表面上部前端及两侧壁具密集纵向排列的角小,角小宽1.2-2.3mm;蹄底部具密集点状凹陷及条状丝斑纹。角质,半透明或微透明状,质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断面显角质样光泽或纤维性;腥,味咸。

相关论述

《本草疏》:“悬蹄乃蹄甲之悬起不着地者,《本》无气味,然为咸无毒之物,入手足阳明药也。湿热下注则五蚀 ,热壅滞则为肠痈,咸能除肠之热,故之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猪靥

下一篇 舌肌麻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