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口甜

口甜:又称“甘”。即使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增高,因而也有甜味。口甜:病。又甘。中自觉有甜味。多属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藏于为之精气津液,故令人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
目录

概述

口甜:病。又甘。中自觉有甜味。多属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藏于为之精气津液,故令人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又见胃气阴两虑而口甜,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导致阴两伤、虚热生、津受灼所致,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病因

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导致阴两伤、虚热生、津受灼所致。

诊断

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鉴别

俗话说,“闻香臭,五味”。酸、甜、苦、辣、咸,让人们充分享受美食。然而,如果你在进食时,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也觉得有异常味道,就得小心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1)口酸中医认为,口酸多为之热侵所致,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和,以致酸过多起。常见人群:多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2)口甜:又称“甘”。即使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增高,因而也有甜味。

(3)口苦:人体唯一能产生苦味的器官,若感到口苦,即可认为是出了问题,多见于急性炎症。常见人群:常吃热的食物者、癌症病人。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会也感到口苦

(4)口辣:自觉口辣的人温可能偏高,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温大多在33℃~35℃之间,口辣者有时可达36℃以上。中医认为,口辣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热。常见人群: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征及长期低热者。

(5)口咸:自觉中有咸味,犹如中含盐粒一般。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是液上泛起的,伴有膝酸软、头昏耳鸣症状。常见人群: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患者容易感到口咸

(6)淡:淡,指中味觉减迟、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起点阈值普遍升高。常见人群: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而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分泌疾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的病人。另外,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7)口涩:当头味觉细胞苦味阈值降低,唾液腺分泌减少,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常见人群: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容易患有口涩现象,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即可消除。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8)口香中自觉会有一香味,如水果香味。常见人群: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治疗。

预防

(1)补充维生素A、E及复维生素B。

(2)常吃含锌多的食物,硫酸锌或摄入含锌丰富的动物类食品、贝类水产品。

(3)咀嚼口香糖、用小苏打水漱

(4)改变食物品种及烹调法,从色、香、味来刺激食欲。

(5)进食时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味蕾接触机会增加,提高其兴奋性。

(6)每餐不吃得太饱,让味蕾常处于兴奋状态。

(7)避免刺激性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可能破坏面的味蕾,影响味觉神经,使味越来越重。

(8)由于味蕾细胞都是由周围上皮细胞更新,所以味觉的恢复至少在10天以上。不过一定要及早发现治疗,味觉障碍产生后一个月发现进治疗的,80%能恢复正常。半年发觉、治疗的治愈率为70%。超过半年的治愈率不到50%。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真藓

下一篇 直萼黄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