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知母

知母 知母蚳母、连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丛中长出,直立,总状絮,成簇,生在部成穗状;红色,淡紫色白色果实有多数黑色种子果期6-9月。知母的抗旱抗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该品为子叶植物百合知母的干。苦,。归。清热泻滋阴润燥热病烦渴,......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苦,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服,6-12g。

禁忌

本品性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胃虚、大便溏泄者忌服。

炮制方法

除去须及泥沙或外皮,晒干。切入药,生用,或盐水用。置通处,防潮,以备切入药,生用或盐水用。

生理特性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北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宜,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产地

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最要产区在河北

相关论述

1、《农本草》:“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

2、《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中恶疸。”

3、《医启源》:“知母,《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使,本药。上头、。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宜食辛以润之;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凉,下则润滋阴,上则清金泻,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分药,故二药必相须,昔人譬之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逢原》:“知母,《本》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6、《本草正义》:“知母润,止治实火,泻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强阳不痿之标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洪里热,石膏以扫炎症;疟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草果以泄脾热。统详治,不外实热有余四之范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