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竹叶

竹叶 竹叶,中药。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等的。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味甘、淡,性。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甘、淡,性

归经

功效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

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疮。

相关配伍

竹叶1、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竹叶汁,饮五六。(《圣济总录》竹叶汤)

2、治暑热气虚心烦:鲜竹叶太子参各9g,扁豆6g,鲜荷叶半张。服。(《安徽草药》)

3、治产后暴虚,汗出:淡竹叶汤三。微温服之,须臾再服。(《产宝》)

4、治头疮乍发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圣惠》)

用法用量

服:汤6-12g。

使用注意

阴虚旺、潮热骨蒸者忌用。

采集加工

随时采鲜品入药。

形态特征

淡竹又:毛金竹,白夹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及其繸毛均极易落;箨披针,有皱折,基部收缩;小1-5叶鞘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宽1-2cm,次6-8对,质薄。穗状花序排列成覆瓦状花序小穗含2-3退化,颖1或2披针,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针,长约3mm;花药长7-10mm,时,以具有甚长之丝而垂悬于外;子房呈尖卵形生一长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5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长环境

通常栽植于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药材性状

呈狭披针,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次6-8对,小横甚显著,深绿色,无毛,面色较淡。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梗者为佳。

相关论述

1、《本草再新》:“凉健脾,治吐血、聪。”

2、《安徽草药》:“清热除烦,解渴,利尿。”

集解

食疗本草》:“竹叶,堇、苦、淡、甘之外,余皆不堪入药,不宜人。淡竹为上、甘竹次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竹叶兰

下一篇 竹卷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