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实
形态特征
花序和果实性状是竹类分类学上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由于木本竹子开花周期长,而且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竹种常不结实或结实率低, 使得人们对木本竹子果实性状的了解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不仅给竹子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也对竹子的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竹子果实为颖果,我国所产木本竹子的果实类型根据果皮性质、种皮结构及其与果皮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典型 ( 基本型) 颖果,浆果状颖果和坚果状颖果 。
介绍
(1)竹米是竹子的种子,竹子极少开花,因为竹花过后,竹林就会成片死亡。它的花小而洁白,近前去闻,还有点淡淡的清香。竹花开过后,便结成竹米,即竹子的种子,这是竹子延续后代的最传统的方式。
(2)竹子一般要在50—100年时才会有开花现象。竹子开花,也就意味着它生命的枯竭,只有留下种子再度繁殖,但并不是所有竹子开花都可结出竹米。
化学成分
1营养成分
木竹子果实含有铁、锌、铜、磷、镁、钾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经测定,钾盐含量最高, 钠含量较低, 高钾低钠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维持有机体的酸碱平衡。木竹子果实中所测矿质元素与杨梅比较, 除磷的含量近似、铁的含量稍低外, 其余均高于杨梅, 其中钾含量为杨梅的1.8倍, 铜含量为杨梅的5.5倍。木竹子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较杨梅果实高, 但低于野生猕猴桃。
2氨基酸的组成
检测结果看出, 木竹子果肉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 如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等, 每种氨基酸含量为0.01%~0.03%;有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占所含氨基酸总量的42% 。另外, 其果实还有多种具有特殊药理功能的氨基酸, 说明木竹子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氨基酸与人体免疫、营养支持、抗肿瘤、解毒等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其中谷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在促进人体创伤愈合, 改善氮平衡, 促进多种激素分泌, 抑制肿瘤, 解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