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竹节七

1.抗炎作用:竹人参10g(生药)/kg灌,1-3天连用3次,对大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起的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研究,竹人参对去上腺大的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人参10g(生药)/kg,每日1次,1天或连续7天,均不降低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豚10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5......
目录

基本内容

竹节参

竹节参 · 版本一

【拉丁】 RHIZOMA PANACIS JAPONICI

】 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三七野三七、 竹人参、七

【来源】本品为五加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其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称“七子”。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略呈,稍弯,有的具肉质侧根。长 5~22cm,直径0.8~2.5cm 。表面黄色黄褐色, 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痕。明显,节间长0.8 ~2cm ,每有 1凹陷的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无臭,味苦、后微甜。

【鉴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 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成层成环。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性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排列;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木纤维成束,直径约25μm,壁稍厚,纹孔斜裂缝状,有的交叉呈人。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70μm。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70μm。树脂道偶见,黄色块状物。木栓组织细胞呈多角、长或不规则,壁厚。淀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直径约10μm,或已糊化。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 5ml,振摇 5分钟,滤过,滤液干,滴加三氧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干,即显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水5 ~10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过液,滤过,滤液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的混溶液(1→20)10ml,加热回流2 小时;用氯仿2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层,用水10ml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分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齐墩果酸2mg、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各0.5mg 的三种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苯-酸乙酯(1:1) 为展,展,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  【功能治】滋补强壮,瘀止痛,止。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6 ~9g。  【贮藏】置通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竹节参 · 版本二

【出处】1.竹节参载于《科的民间药草》,但早在清代《纲拾遗》中即载有昭参,谓:浙产台温山中。出一种 竹三七,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种血症良药。2.并《宦游笔记》云:人参三七而味甘如人参者为真,其长者乃昭参水三七之属,尚欠分晰也。3.又士云:竹三七,即昭参,解酲第一,有中者,嚼少许,立时即解。可见‘昭参’条下所载的竹三七即为本种。

【拼音】Zhú Jié Shēn

【英文】Japanese ginseng

】土参、土参、竹三七、甜七、竹根七、、竹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鸡头七、野田七、、蜈蚣七、七子、大竹根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植物竹节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Panax japonicus C.A.Mey.[P,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 .A .Mey.)Hoo et Tseng]  采收和储藏:9-10月挖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干。

【原态】多年生草本,野生高50-80cm,裁培植株高可达150cm。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痕,裁培品可重达1kg ,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叶柄长8-11cm;小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至长,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花序单生于,通常有50-80朵,栽培品可达2500朵,总花梗长12-7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上部分离,果时外弯。核果浆果,球,初熟时红色,全熟时部紫黑色,直径5-7mm。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谷阔林中,但只要候适宜,低至海拔25米也可栽培,,在土温至零下6°C也能安全越冬及生长良好。

资源分布:竹节参人参属中分布最广的品种,东起日本,西至尼泊尔,北自甘陕,南到金也有分布,我国分布於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呈竹鞭状,扁,稍弯,长5-22cm,直径0.8-2.5cm,密集,节间长0.8-2cm,每有一深陷的痕,表面灰棕色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淡黄色,有多个淡黄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圈。微香,味苦、微甜。以条粗、质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2.显微鉴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径向44-97μm,切向约至200μm。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成层成环。有的皮部中有少数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性放射状排列,有时单排列,导管多角或类,直径约至70μm;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本品薄壁细胞中有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

【化成份】含竹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Ⅲ、Ⅳ、Ⅴ、,人参皂甙(ginsenoside)Rd、Re、Rg1、Rg2,三七皂甙R2(notoginsenoside R2),伪人参皂甙F11(pseudo-ginsenoside F11),竹人参皂甙Ⅴ的甲酯(methyl ester of chikusetsu-saponin Ⅴ),其他5种皂甙: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ide],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竹人参10g(生药)/kg灌,1-3天连用3次,对大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起的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研究,竹人参对去上腺大的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人参10g(生药)/kg,每日1次,1天或连续7天,均不降低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豚10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5天,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无明显的影响,表明竹人参不具有兴奋垂体-上腺皮质功能而起抗炎作用。

2.延缓衰老作用:竹节参总皂甙323μg/ml时,对正常大匀浆自发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量依赖性增强。10μg/ml能抑制Fe2+-半胱氨酸诱导的微粒体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呈量依赖性增强。竹节参总皂甙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加强,对羟自由基(·OH)亦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为羟自由基清除苯甲酸钠的3.2倍。脯氨酸羟化成羟脯氨酸,机体衰老过程,因供氧不足,影响脯氨酸的羟化过程,造成原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竹节参总皂甙0.824%(生药中含量为8%),每次灌15ml/kg,每日1次,连续30天,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10.4%。竹人参多糖能激活网状皮系统。

3.降糖作用:竹人参所含齐墩果烷系皂甙有较强的降糖作用。

4. 毒性:竹人参40g(生药)/kg灌,小出现短时安静,活动减少,食欲略减。

【鉴】理化鉴 (1)取本品粉末0.2g,加酐2ml,置水加热2min,滤过。取滤液2ml,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2-4滴,在两液接界处显红紫色。(检查皂甙)(2)取竹节参粉末2g,珠儿参条所述法进薄层色谱试验。在365nm紫外光下检视,重型的色谱可见7个色斑,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荧光色斑。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厚,干,筛去灰屑。  饮性状:本品为扁的厚,切面黄白色淡黄棕色,可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周边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致密的皱纹及明显的结。质硬而脆,易折断。微,味苦、微甜。贮干容器,置通处,防蛀。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经

【功能治】补虚强壮;止咳祛瘀止;消肿止痛。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虚劳咳嗽咯血吐血;衄便血尿血;倒崩漏外伤症瘕瘀血;产后瘀阴腹痛;跌打损伤;湿关节痛;肿;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服:汤,3-10g;或;或入。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

【注意】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2.《中药志》:无虚无瘀者不宜。

【摘录】《中华本草》

人参

中药材种植技术

:竹人参、白三七、竹三七野三七、明七   一、来源:为五加人参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以及肉质块根入药。1985年由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在恩施自治州进野生变家植栽培技术研究,1990年鉴定为“国首先研究成功”,获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始中试推广,2002年8月鉴定为“研究总体水平达国领先水平”。2001年由湖北省认定为恩施道地药材并建立GAP示范基地。   二、化成分:竹节参皂甙Ⅲ、Ⅳ、Ⅴ,甙元是齐墩果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10.33%,各种氨基酸9.16%,总皂甙23.89%。   三、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②对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③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四、药性:甘、微苦,温;无毒。归。   五、功能治:滋补强壮、瘀止痛、止、祛。还有增强习记忆,增强运动耐力和抗衰老等明显效果。咳嗽咳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种、外伤等。   六、生物特性:喜冷荫环境,多生于我国西南海拔1400m以上的高山灌丛阴湿地或石沟涧旁。恩施自治州分布较多。

功效

①治骨折红肿,疮疖,喉炎腺炎,硬化腹水水肿:搜山虎一至二钱,水服。骨折红肿,疮疖,亦可同时用鲜品捣烂外

②治湿骨痛,跌打痨伤,痛,腹痛:搜山虎一至二钱,水服。

异名

搜山虎、小万年青

来源

百合植物搜山虎的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50厘米。,肉质,有环状叶痕须根细长线形,黄白色丛生,下部重叠,折,长线形,长20~30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细尖,两面平滑无毛。小,暗绿白色,有甜香味,排成短穗状花序。果蓝紫色。期夏季。   生于山坡杂木林下阴湿石上,亦有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采集

全年可采。去须根,切晒干。

性味

苦微甘,,有毒。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活止痛,利水消肿

用法与用量

服:汤,1~2钱。外用: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哈欠

下一篇 腭部穿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