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竹节蓼

竹节蓼是一种常绿灌木。多分枝扁平多,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竹节蓼不光外奇特,可以供观赏,同时它还是一味中药,捣碎了外,可以治肿毒。老,有,暗褐色,上有纵线条;幼扁平,多绿色叶片退化,全缺或有数枚披针叶片,基部三角楔形托叶退化为线条。总状花序簇生在新条的上,小,淡红色或绿白色。果为红色或淡紫色浆果竹节蓼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基部......
目录

形态特征

竹节蓼花,有,暗褐色,上有纵线条;幼扁平,多绿色叶片退化,全缺或有数枚披针叶片,基部三角楔形托叶退化为线条。总状花序簇生在新条的上,小,淡红色或绿白色。果为红色或淡紫色浆果竹节蓼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基部,木质化,上部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著的细线条,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多生于新上,互生,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无柄。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包于红色质的花被期9~10月。果期10~11月。

栽培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竹节蓼图册竹节蓼原产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喜阳光,稍耐荫,不宜直射光照,不耐,为温室盆栽植物,不耐水湿,需排水量好的土壤,要求空湿度大的环境,喜冷凉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旱。不耐,为温室盆栽植物。较耐阴,不宜直射光照。不耐湿,需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空湿度大的环境。

主要价值

竹节蓼清热解毒瘀消肿。治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去瘀,生新止痛。治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药用价值

性味:甘酸,微。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无毒。"

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

①《广西中药志》:"入。"

②《泉州本草》:"入、肿。"

用法与用量:

服: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

竹节蓼具有吸收化物砷(俗称砒霜)的功能;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土壤专家在一期《自然》科杂志指出,竹节蓼是唯一可大量吸收砷并生长旺盛的植物竹节蓼是一种在香港常见的草本植物,因外蜈蚣而命蜈蚣草,而不少村屋或红砖墙外都可以见得到。而据资料显示,蜈蚣草亦具有祛、杀虫的药用价值。

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代水服,并以渣患处。(《泉州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咸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服,三分之二浸外涂伤周围。(《广西中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周围。(《广西中药志》)

园林用途

竹节蓼竹节蓼株丛繁茂,嫩扁平,亮绿色态较为奇特。一般在温室盆栽,供室装饰用;在暖地也可于栽培,布置园景。盆栽置于窗边或门厅外观赏,亦可装饰楼梯或走廊拐道入药,有清热解毒淤消肿之效;治肿毒,跌打损伤,蛇、虫伤。

繁殖栽培

竹节蓼繁殖以嫩扦插,其繁殖要用扦插法,也可播种。扦插不拘,生长季都可进,尤以6-7月进更有利生长。取植株上类似一样的扁,长10-20厘米,以嫩为佳,生更快,扦后保持湿润,半月就可生。竹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土壤要保持湿润,在于湿拿不准时,宁干勿湿。雨季要注意防止盆中积水。在生长李,施肥可掌握每隔半月一次,粪肥或饼肥水都可以,夏季光照强烈时,应移至半阴处,并对植株喷水增湿降温,这样可保持青翠而富有光泽。入冬时要移入冷室,室温保持0℃以上就能越冬,在此阶段要控制浇水,停止施肥。

盆栽竹萝3年左右要换一次盆,一般应在春季出房时进。对较老的植株,其变成柱不明显,观赏价值下降,可用扦插法予以更新或加以剪,令其多发新的嫩,以保持较高的观赏价值。

选用排水良好,疏松透的沙质园土作培养土,平时放在半荫处培养,忌阳光直射。生长保持盆土湿润,但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1次薄肥水。夏季和干旱季每天向株丛喷水1次。每2~3年翻盆1次,冬季对条作适当疏删修剪。冬季入室保暖,室温度保持在6℃以上。

竹节蓼喜温暖湿润、阳光照射的环境。然而在夏季高温季,扁往往出现变黄、先端焦枯的现象,降低了观赏价值。因此,在刚进入夏季时,就应将竹节蓼搬到室外荫凉处,或大树下的荫处,适当增加浇水,常向和周围空间及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湿度和降低植株周围的温度。盆土需常保持湿润,遇到大雨天要及时倒去盆积水,盆土宁可稍干一点也不能过湿。待高温过后,天凉爽时,便可进正常的养护。

繁殖以嫩扦插

竹节蓼又叫扁竹、对草,是蓼科对草属植物中的一种。原来生长在非洲的所罗门群岛,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

竹节蓼一般是多丛生,始还是的,向上逐渐分枝过几次分枝,分出的就全部扁化了,一直到端。竹节蓼的扁化看上和竹子的子差不多,有,而且有一的分,在分的地,有时候也会长出一些小子,不过这些子要是在干旱的环境里,很快也会落的。

竹节蓼一般在夏天在扁化或者扁化两侧分的地,大多呈绿白色或者淡红色朵很小,只有米粒那么大。不过就像人们说的,麻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这么小的朵,雄蕊雌蕊花柱花被也是一样不缺,大自然的美丽和巧,在这么小的一朵上也能体现出来。

竹节蓼不光外奇特,可以供观赏,同时它还是一味中药,捣碎了外,可以治肿毒。

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

白粉病

白粉病典型症状竹节蓼是一种世界广泛分布的观赏植物,热带地区常用于园林绿化,欧洲大多用于盆栽。自2005年3月始,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植物园的温室竹节蓼上周期性发生白粉病。叶片正、面有不规则白色菌落,上无症状

病原菌的无性阶段鉴定为Erysiphe属真菌。该属在廖科植物上有报道的只有廖白粉菌。该菌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英国罗马尼亚芬兰和前苏联有在竹节蓼上发生的报道。

病害称:竹节蓼白粉病

症状:病面生白粉层,后期上生密集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囊壳。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早期落叶片枯黄。

病原ErysiphepolygoniDC属半知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真菌,无性阶段Oidium;erysiphidesFr.。菌丝体白色,永存性。囊壳生或聚生,子囊或扁球黑褐色,不分枝,无隔膜,为囊壳的1~5倍长,含3~6个子囊。子囊,无色或淡黄色,具明显的柄,45~64μm×26~36μm.子囊含3~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14~24μm×9~16μm。

发病规律:病菌以囊壳在病残体越冬。翌春天转暖后,子囊孢子雨传播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大量的粉孢子,不断再侵染

防治措施:(1)清洁田园,销毁病株残体。(2)发病期喷药防治。可用15%粉锈宁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62.25%仙生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2~3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唇干裂

下一篇 竹节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