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体肥大
介绍
增殖体肥大,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耳、鼻和喉等部位。增殖体是聚集的淋巴组织,位于喉的顶部和扁桃体的后面(扁桃体在其下边)。在儿童起着特殊作用:产生抗体,帮助小儿抵御呼吸道病菌的人侵。在小儿3~7岁,增殖体保护肺脏和胸部以免感染,到8岁左右,增殖体开始萎缩,至成年则消失。 当增殖体被感染或受到刺激,就发生肿大,常阻塞通往鼻腔的气道和通往耳朵的咽鼓管,引起轻至重度的呼吸困难,或听力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则肿大的增殖体导致慢性鼻窦炎,严重的病例可产生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睡眠中的孩子多次停止呼吸数秒钟)。
概述
增殖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多因鼻咽部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增殖体与鼻咽粘膜的淋巴滤泡发生病理性肥大。增殖体肥大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地区。增殖体肥大为增殖体的病理性增生,增殖休又称腺样体或咽扁桃体,是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生后逐渐增大,约在6岁时达最人程度,10岁开始逐渐退化。由于反复感染,可使增殖体异常增生,肿大的增殖休可引起舁堵及舁腔引流障碍,导致鼻炎和舁窦炎;当阻塞咽鼓管时,易引起中耳炎,由于张口呼吸,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骨髂发育,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等。
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 不实、易惊醒,白天精神不振,记忆力差,甚至贫血,精神迟钝,头痈等。
3.病程长的可有“腺样体而容”;上唇短厚外翻、下 唇下垂、牙列不齐、眼距变宽、张门呆口、表情呆傻。
4.增址体肥大可从前鼻孔或用后鼻镜看到也可通过纤维鼻咽镜检查到,或用手指触及鼻咽部有软组织肿块,或在鼻咽侧位片上看到顶部有软组织阴影。
临床表现
1.患儿鼻塞流涕,刺激性咳嗽,张口呼吸,入睡鼾声,夜不安眠,精神萎靡,智力迟钝,听力下降。
2.增殖体面容:上唇短厚上翘,下颌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列不齐,表情呆滞。
症状体征
(1)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使增殖体继发感染,增生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鼻咽炎、鼻窦炎并存。
诊断检查
(1)后鼻镜检查在鼻咽顶后壁有肿大增殖体。用手指探查患儿鼻咽部可摸到柔软桔瓣状肿物。
(2)常伴有扁桃体肥大及慢性炎症,鼻甲肿大,鼻腔有分泌物积留。
(3)上颌骨狭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下颌骨下垂,称增殖体面貌。
治疗原则
保健贴士
1、当孩子的病情与变态反应有关时,要减少或清除环境中的刺激物,这样可以使孩子舒适自在。例如静电空气过滤器可以减少房间内的尘土或真菌。
2、加湿器可以防止孩子的粘液变稠,用一个加湿器配上一个恒湿器可以保证空气中的湿度恒定,并可在使用前后净化加湿器。
4、鸡汤有助于使阻塞的鼻道通畅。
专家提示
在正常人3-4岁时增殖体原本甚大,不算病态,青春期后常渐萎缩消失。如在5岁后增殖体肥大且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常为儿科和耳鼻咽喉科许多疾病的根源。如因增殖体肥大,使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受阻,可诱发鼻炎和鼻窦炎并使之加重,又因鼻窦炎分泌物增多刺激增殖体至使增殖体更加肥大,这样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有增殖体肥大且症状又较显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在5岁以后,愈早作手术,效果愈佳。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发育及营养状况可趋于正常。
危害
增殖体肥大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影响呼吸,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孩子的比咽腔本来就很小,当增殖体肥大时,鼻后孔和咽鼓管口被阻塞,首先会影响鼻呼吸,而需要张口呼吸,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暂停。
2.大脑缺氧。孩子由于睡眠不佳及气道狭窄,会使血液中氧饱和度不足,大脑处于慢性持续性缺氧,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及性格变得急躁等症状。
3.影响心肺功能及发育。长期呼吸不畅,可导致肺扩张不良,甚至引起扁平胸或鸡胸,长期缺氧还会引起肺心病、心肌受损甚至右室心力衰竭。
4.影响听力。如果增殖体肥大阻塞了咽鼓管,很容易发生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影响听力。
5.反射性头痛。肥大的增殖体还会使局部静脉和淋巴引流不畅,致使大脑前部淤血而产生反射性头痛。
6.引起气管发炎和低热。由于鼻咽部容易发炎,分泌物从鼻咽部经咽部下流至气道,可引起气管发炎和低热。 7.形成“增殖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导致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软腭高拱、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良、鼻中隔偏曲等,形成特殊的“腺样体面容”。
专家提醒,在正常人,3-4岁时增殖体原本很大,不算病态,青春期后逐渐萎缩消失。如果在5岁后增殖体肥大且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常会成为儿科和耳鼻喉科许多疾病的根源。所以患有增殖体肥大且症状又较明显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5岁以后,愈早做手术,效果愈好,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发育和营养状况也可趋于正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