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红獐牙菜

紫红獐牙菜,中药。为龙胆獐牙菜植物紫红獐牙菜SwertiapuniceaHemsl.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西部、湖南。具有清热除湿,利之功效。用于黄疸炎,胆囊炎,风热感冒,牙痛热淋。全草。味苦,性。归。清热除湿,利。用于黄疸炎,胆囊炎,风热感冒,牙痛热淋。1、急性骨髓炎,急性黄疸炎,急性菌痢,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全草6-15g,水服。......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

归经

功效

清热除湿,利

主治

用于黄疸炎,胆囊炎,风热感冒,牙痛热淋

相关配伍

1、急性骨髓炎,急性黄疸炎,急性菌痢,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全草6-15g,水服。

2、治烧烫伤:全草膏加鸡蛋清及桐油(或麻油)调搽。(1-2出自《湖南药物志 第3》)

用法用量

3-9g。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主根明显,淡黄色。直立,四棱,棱上具窄翅,基部直径2-7毫米,中部以上分枝斜伸,展。基生期多凋谢;近无柄,披针、线状披针或狭,长达6厘米,宽至1.8厘米,上部及较小,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缩,质厚,叶脉1-3条,于下面明显突起。锥状复聚伞花序展,多花梗直立,细瘦,长至3.2厘米;大小不等,生者大,侧生者小,5数,稀在小上者4数,直径1-1.5厘米;花萼绿色,长为花冠的1/2-2/3,稀近等长或稍长,裂披针或线状披针,长4-7毫米,直立或有时展,先端急尖或渐尖,面仅中脉明显;花冠暗紫红色,裂披针,长6-11毫米,先端渐尖,具长尖头,基部具2个腺窝,腺窝,深陷,沟状,边缘具长柔毛状流苏;线形,长4-6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子房无柄,花柱短,明显,柱头2裂,裂蒴果无柄,卵状,长1.2-1.5厘米,先端渐狭;种子黄褐色,直径0.5-0.6毫米,表面具小状突起。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3800m的山坡草地、河滩、林下及灌丛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西部、湖南

药材性状

全草长15-100cm,主根,多弯或扭,有的有分枝,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四棱,棱角具狭翅,直径1-6mm,表面暗绿黄色暗紫色或黄棕色,中部以上分枝较多,断面中空。对生,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狭披针或狭长,长1.5-6cm,宽0.2-1.4cm,分枝较小。锥状复聚花序5基数,稀在小上者4数;花萼披针披针黄绿色,花冠暗紫红色或黄棕色,裂披针侧基部2腺窝,其边缘具长柔毛。蒴果种子多数,细小。微,味极苦而持久。

药理作用

对免疫性损具有保护作用,有抗氧化及保护免疫功能作用。

相关论述

云南草药选》:“治急性黄疸炎,胆囊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