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背天葵草

天葵植物有多种。一种天葵秋海棠,拉丁Begonia fimbristipula,是秋海棠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于长江以南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区。常见的作为特菜的天葵叫紫菜,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Gynura bicolor DC.,因嫩富含钙、等,养价值较高,又有止抗病毒等药用价值,故有较长的作为蔬菜栽培的......
目录

形态特征

紫背天葵草紫背天葵草多年生草本。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上面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被毛,但沿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 (-8)条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端带刺,边撕裂状。花葶高6-18厘米,无毛;红色,数朵,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13毫米,通常均无毛或近于无毛;下部苞片早落,苞片膜质,长,长3-4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无毛;雄花花梗长1.5-2厘米,无毛;花被4,红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1-13毫米,宽9-10毫米,先端钝至,外面无毛,面2枚倒卵长,长11-12.5毫米,宽4-5毫米,先端,基部楔形雄蕊多数,丝长1-1.3毫米,花药或倒卵长,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或钝;雌花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被3,外面2枚宽卵形至近,长6-11毫米,近等宽,面的倒卵形,长6.5-9.2毫米,宽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长,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具不等3翅;花柱3,长2.8-3毫米,近离生或1/2,无毛,柱头增厚,外向扭呈环状。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5-2毫米,无毛,轮廓倒卵长,长约1.1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状,长1.1-1.4厘米,宽约1厘米,上的边平,下的边弧,其余2翅窄,长约3毫米,上的边平,下的边斜;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期5月,果期6月始。

生长环境

1、温度: 喜冷凉候,要求全年日均温15-19℃,最高温≤39℃

紫背天葵草,最低温≥-5℃。适宜萌发的日均温为8-22℃,嫩生长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0-28℃。30℃以上其秆木质化速度加快,30℃以上或8℃以下生长缓慢。地越冬,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休眠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2、湿度:全年降水量1300-2100毫米的地区均可生长。其部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

紫背天葵草3、光照:喜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生长细弱,全年日照时数需1700-2000小时。在半阴处也可。8月下旬花芽分化,9月上旬抽薹,9月下旬到翌年3月份。  4、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沙壤、红壤均可种植。适宜pH值为5.5-6.5。

主要价值

紫背天葵草【异】紫鹿含草(《滇南本草》),紫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红、草本反虹,天青地红、老母猪头、反绿(《云南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植物态】紫千里光

生于山坡、草丛潮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植物(天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采收。

紫背天葵紫背天葵草【化成分】含生物碱。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辛微酸湿,平。"

【功用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调。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湿,跌打外伤。"

紫背天葵草【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或浸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干梗塞

下一篇 紫绿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