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地丁(拉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野堇菜,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其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短,垂直,淡褐色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呈长、狭卵状披针或长卵形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5......
目录

形态特征

紫花地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短,垂直,淡褐 色,长4-13毫米,粗2-7毫米,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狭卵状披针或长卵形,长1.5-4厘米,宽0.5-1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较平的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有时仅下面沿叶脉被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余厘米,宽可达4厘米;叶柄期通常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10余厘米,上部具较宽之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苍白色淡绿色,长1.5-2.5厘米,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

紫花地丁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苞片萼片卵状披针披针,长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短,长1-1.5毫米,末端截形,边缘具膜质白边,无毛或有短毛;花瓣卵形或长状倒卵形,侧花瓣长,1-1.2厘米,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花瓣长1.3-2厘米,里面有紫色纹;管状,长4-8毫米,末端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部的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2枚雄蕊部的管状,长4-6毫米,末端稍细;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基部稍膝柱头三角,两侧及后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缘边,部略平,前具短

蒴果,长5-12毫米,无毛;种子卵球,长1.8毫米,淡黄色。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生长习性

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能直播,一般3月上旬萌动,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期25天左右,单持续6天,种子成熟30天,4月至5月中旬有大量的成大量的种子,9月下旬又有少量的出现。

分布范围

紫花地丁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在园较湿润处常成小群落。朝鲜、日本俄罗斯地区也有。

繁殖栽培

繁殖

播种繁殖

盘育苗

地丁种子细小,一般采用盘播种育苗式。床土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土,1份细沙。播种前要进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时间:春播3月上、中旬。秋播8月上旬。播种后控制温度15℃~25℃之间,一周左右出苗。

地播种

于8月份,先将土地平整浇透,待水渗下后,将种子与细沙土拌匀,撒至地面,稍加细土将种子盖严,一周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

紫花地丁将绿化用地翻耕,施足底肥,整平,如4月将其从苗地起出,分株栽植于绿化地,株10cm,浇透水,6月份便可布满。分株时间在生长都可进,但在夏季分株时注意遮荫。

地丁如在春季进分株会影响,而雨季移植易成活又不影响第二年地丁的无性繁殖在雨季进为好。用分株法进繁殖时见效较快,在同种条件下分株移植,小地丁较大株的缓苗快,成活率高,绿色期长,在园林绿化上如不特要求当时的绿化效果尽量采用中小植株绿化。

自然繁殖

地丁自繁能力强,分株栽植法,在规划区每隔5m栽植一种子成熟后不用采撷,任其随洒落,自然繁殖,10月左右便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栽培技术

播种前准备

常规使用的播种箱,规格长50cm,宽30cm,高8~10cm,也可采用育秧盘。木箱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泡透,否则容易造成土与箱分离,影响出苗。床土准备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土,1份细沙,用孔径为lcm以下的筛子过筛备用。播种前要进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土壤消毒后用硝基腐殖酸调土壤pH值到6.0~7.0左右待用。

播种

将采集到的地丁的种子放在通处保存。12月上旬播种在2~8℃的低温温室,翌年2月出苗,3月下地定植。亦可在5月份采下种子,直接地播,很快就可以发出苗。由于种粒比较细小,播种时最好采用“盆底浸水法”即将床土装入秧盘或浅盆,置于更大的盛有水的容器中,使水从秧盘或盆底部向上渗透,湿润整个床土,然后再进播种。

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盖注种子为宜。种子出苗过程中,如有土壤现象,可继续用盆浸法补充水份。播种后室温度控制在15~25℃为好。

幼苗期管理

小苗出齐苗后要加强管理,特要控制温度以防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控制在白天15℃,夜间8℃~10℃,保持土壤稍干。当小苗长出第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0℃左右,夜间温度为15℃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长至5以上时即可定植。

定植

定植密度如果选用叶片在15~20之间的大中苗移栽,40株/m2。如果选用叶片在5~10之间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m2。另外发现带土壤移植较裸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

生长期管理

地丁抵抗能力强,生长期无需特殊管理,可在其生长旺季,每隔7~1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会使其景观效果更加。

病虫防治

蜘蛛危害叶片,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会生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只是一个个小褐点儿,如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大黑斑叶片枯黄死掉。所以,一旦发现生病,应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进面喷雾,隔7-8天一次,连续2-3次,可基本痊愈。要虫害有介壳虫、白粉虱等,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至15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地丁每100g干物质中含有蛋白质29.27g,含可溶性糖2.38g,氨基酸33.95mg及多种维生素。每1g干地丁中含354.8μg、锰30.3μg、铜22.2μg、锌55.8μg、钡11.3μg、锶87.3μg、铬69.0μg、钼60.0μg、钴9.7μg、钙3.9μg。将地丁的幼苗或嫩采下,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浸泡3~5min食、做汤、和面食或菜粥均可。

食用

铧头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地丁、羊角子、独虎、地丁草、宝剑草使用提示:服:汤,15至30克(鲜品30至60克);外用:适量,捣

地丁知识介绍:

地丁为堇菜科植物地丁的全草。地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5至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地丁全草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至3厘米,有细纵纹。灰绿色,展平后呈长或卵状披针,长3至6厘米,宽1至3.5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叶柄有狭翼。细长,紫色,有细管状蒴果或裂为三果爿,种子多数。微,味微苦而粘。以绿、黄者为佳。

地丁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炮制后贮干容器,置阴凉干处,防潮。

地丁适人群:漫肿无头及胃虚者慎服。

地丁食疗作用:地丁味苦、微辛,性;归肝经;泄;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疔疮肿、痄腮,瘰疬,丹毒乳痈肠痈湿热与泻痢,黄疸目赤肿痛,喉痹毒蛇咬伤

地丁做法指导:

1. 凡各种疮,红肿热痛者,可单用鲜品捣汁服,并用其渣患处;或与金银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 若亏虚者,可加入当归黄芪;若湿热凝结疼痛高肿者,可与茯苓车前子、金银牛膝同用,以利湿清热。

3. 凡颈项瘰疬结核者,可与夏枯草玄参、贝母、牡蛎相,以结消肿。

园林价值

地丁期早且集中;植株低矮,生长整齐,株丛紧密,便于常更换和移栽布置,所以适用于坛或早春模纹坛的构图。地丁返青早、观赏性高、适应性强可以用种子繁殖,作为有适度自播能力的地被植物,可大面积群植。地丁适作为境或与其它早春卉构成丛。在盆栽成株过一定时间的冬眠后,可注意控制其日期,出满盆娇嫩的朵,用于窗台、书桌、台架等室布置,也可制作成盆景。

植物文化

由来

奥林匹克山的三月,紫色地丁花冠俘虏了维纳斯的芳;拿破仑倾紫色地丁,他的追随者便以地丁作为党派徽记,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发誓要在地丁时返回巴黎,1815年的三月,女人们身着堇色华服,把紫撒向皇帝的必之路。今日法国的图卢兹,每年在2月办“紫地丁”。

传说

据说河川之伊儿的美,连美都不为之侧。但是,无奈宙斯说什么也不肯割爱。美小声的呼唤伊儿,两人常在草原上快乐地玩乐谈天。不巧,有一回被宙斯之妻赫拉看到了,伊儿便匆忙地变成小牛躲了起来。宙斯为了让小牛吃草而创造了地丁的草。但是,当宙斯从赫拉那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就生气地把伊儿变成了星星。悲伤的宙斯,为了怀念伊儿的美,又在草上增加了一种美丽的朵,那就是地丁的朵了。

语:诚实。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痉挛

下一篇 脑脊液蛋白量增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