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苏梗

紫苏梗紫苏、苏梗、紫苏杆。拉丁文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on.是一种中药称。本品为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晒干。中国各地有栽培。老苏梗:呈,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
目录

形态特征

真正紫苏老苏梗:呈,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白色疏松的,或中空。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浓者为佳。

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路旁、林边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

地理分布

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中国各地有栽培

药用价值

药性说明

紫苏梗紫苏辛温轻如,能发风寒宣肺止咳;梗如,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胃气滞所常用,此外,又解蟹之毒。

发汗解表(苏较佳):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多。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风寒咳嗽多;外感风寒气滞者用之更良。

行气宽中(苏梗、苏兜较佳):用于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为行气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蟹毒(苏兜较佳):适于蟹变质,食后吐泻、腹痛

临床应用

1. 治疗: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3~6次可愈。(《中华皮肤科杂志》1965;(6):391)

2. 治疗子宫: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分装成5mL安瓿。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于出处。(《中医杂志》1988;29

成分

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紫苏醛(Perillaldehyde)约55%,l-柠檬烯(l-Limonene)20~30%及少量α-蒎烯(α-Pinene)。还含氨酸(Arginine)、枯酸(Cumicacid)、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Cyanidin3-[(6-p-coumaryl)-β-D-glucoside]-5-β-D-glucoside)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等。

野苏全草含挥发油,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ketone)、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Perillaalcohol)、二氢紫苏醇及丁香酚。

伤寒胸中痞满气滞,不思饮食

紫苏(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二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破),同至七分,去渣,温服

(《圣济总录》苏汤)

水肿

紫苏梗八钱,大蒜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服。

(《湖南药物志》)

消渴后遍身浮肿,不利

紫苏桑白皮茯苓各30g,郁李仁羚羊角槟榔各23g,桂壳、独活木香各15g。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0.15g,水服。紫苏理气宽中

毒脚恶,脚重虚肿

紫苏木通桑白皮茴香各30g,壳60g,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g,大子10个。为末,每服9g,加生姜3葱白1,水服。

游风

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苍术乌药荆芥防风甘草独活壳各等分。加生姜3大枣1枚,水服。

性状鉴别

紫苏梗本品呈,四棱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部稍膨大,有对生的痕和叶痕。断面裂状。切厚2-5mm,常呈斜长,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白色

显微鉴

紫苏(直径2.3mm)横切面:呈角状四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复角质层,非腺毛腺毛和腺鳞较多,非腺毛由4~8个细胞组成,长280~720μm;腺毛的腺头为1~2个细胞;腺鳞直径约56μm。皮层细胞3~4列,四棱处的皮层外侧有6~9列厚角细胞。中柱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射线1至多列,有壁孔。大。

普通鉴

紫苏,有四棱,直径2~5mm。表面棕紫色至紫绿色。有稀疏白毛,明显,其上有对生小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先端尖,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有凹腺点,叶柄紫色绿色芳香,味微辛。野苏:与紫苏相似,但叶片多数比紫苏小,上、下表面均为绿色或暗绿色表面淡黄棕色气味紫苏。以完整、色紫、香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 辛,温。归。功能治: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闷,脘疼痛,嗳呕吐胎动不安

历史记载

紫苏梗本品原"苏",始载于《录》,列为中品。历代要本草著作中多有收载,所述容基本一致。苏颂《图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紫色甚。夏采,秋采实”。《本草纲》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皆紫,瘠地者面青紫,其面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和蔬茹之,或盐及卤作葅食甚香,夏日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采收,以,阴干,则不落。八月细紫,成穗作房,如荆芥穗。"此描述及《植物实图考》中所绘制的紫苏植物图均与现今市售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态特征相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