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荆木

紫荆木是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10厘米,体具黄白色乳汁;树皮黑褐色,呈状剥落;嫩密生皮孔,被淡黄色绒毛,老黑褐色,无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海拔100至600米的低山或丘陵。为阳性树种,耐旱耐瘠薄的环境,幼年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较弱。高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黑色,具乳汁;嫩密生皮孔,被锈色绒毛,后变无毛。托叶披针状线形,长3毫米,宽1毫米,早落。互生,......
目录

形态特征

高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黑色,具乳汁;嫩密生皮孔,被锈色绒毛,后变无毛。托叶披针状线形,长3毫米,宽1毫米,早落。互生,星或密聚于分枝项端,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长6-16厘米,宽2-6厘米,先端阔渐尖而钝头或骤然收缩,基部阔渐尖或尖楔形,两面无毛,上面具光泽或无,边缘外卷,中脉在上面稍凸起,在下面浑且十分凸起,侧脉13-22(26)对,表面不十分明显,下面明显,成80度角上升;叶柄细,长约1.5-3.5厘米,被锈色或灰色短柔毛,上面具深沟槽。数朵簇生腋,花梗纤细,长1.5-3.5厘米,被锈色或灰色短柔毛;花萼4裂,稀5裂,裂卵形,钝,长3-6毫米,宽3-5毫米,外面和面的上部被灰色或锈色绒毛;花冠黄绿色,长5-7.5毫米,无毛,裂6-11,长,钝,长4-5毫米,宽2-2.5毫米,冠管长1.5毫米;能育雄蕊(16)18-22(24),丝钻,长约1毫米,无毛,花药卵状披针,长1.5-2.5毫米;子房卵形,长1-2毫米,6-8室,密被锈色短柔毛,花柱,长8-10毫米,上半部无毛,下半部密被锈色短柔毛。果或小球,长2-3厘米,宽1.5-2厘米,基部具宿萼,先端具宿存、后延长的花柱果皮肥厚,被锈色绒毛,后变无毛;种子1-5枚,,长 1.8-2.7厘米,宽1-1.2厘米,疤痕长,无胚乳子叶扁平,油质。期7-9月,果期 10月-翌年1月。

地理分布

紫荆木分布于广东西南部 信宜、 阳春、 云浮、封、清远、广西东南至南疗苍梧、岑溪、 藤县、 容县、平南、 桂平、博白、浦北、浦、灵山、钦州、防城、 山思、宁明、龙州、南宁、武鸣、 上林、云南东南部麻坡、边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紫荆木一般分布于低山或丘陵。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温21.5--22.8℃,极端最高温40.8℃,极端最低温-3.3℃,最热月平均温28℃,最冷月平均温11--14℃,年积温7300--8100℃,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5%。土壤多为、砂和 页发育而成的红壤和 砖红壤性红壤,pH值4.5--6.2,或生于石灰山地。

在 土山常与 亮围涎树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erm.、 白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 Planch.、 石斑木R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树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c.)Mez.等乔灌木混生;在 石山常与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 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 海南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棒柄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等乔灌木混生。为阳性树种,能耐干旱瘠薄的环境。幼年时生长较缓慢,到20年生时生长较快。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在密林中很少见到幼苗和幼树。

保护措施

紫荆木图册紫荆木是产区珍贵用材和油料兼备的好树种。木材坚重,耐水湿纹美观,制后可作建筑、家具的上等良材;种子 含油率约45%,可作食用油。保护措施 分布区各自然保护区,应将紫荆木列为保护对象。现存村前屋后的大树,不能随便砍伐,应留作母树,采种育苗,扩大造林。

紫荆木图册紫荆木图册

繁殖培育

栽培要点 种子繁殖种子含油量高,无低温设备时不宜久藏。可用条播法,种 子平放,覆土1厘米,播后3--5天,种子陆续发出土,及时遮荫,并集中加强管理。1年生苗高达30--40厘米时,可出圃造林。定植后,要抚育5--7年,以促进幼林的生长

木材用途

紫荆木是产区珍贵用材和油料备的好树种。木才坚重,耐水湿纹美观,制后可建筑、家具的上等良材;种子含油率约45%,可作食用油。

本种提示

为Larn et Kerpel所建立的M. subquincuncialis,系产广东,其与越南云南所产的M. pasquieri之区在于前者花冠固定为8裂,雄蕊16枚,侧脉11-14对,而后者花冠6-11,雄蕊18-22,侧脉13-22对。广东和广西标本进一步检查,发现它们的花冠都有一变化幅度,雄蕊也不稳定,16、18、20、22皆有,至于侧脉则通常都在14对以上;同时越南云南标本比较,完全相似,因此,M. subquincuncialis是不能成立的。

药用信息

出处:出自《宝本草》

英文:Wood of Chinese Redbud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木部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时切晒干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

功能治:活;通淋。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服:汤,9-15g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宝本草》:破宿,下五淋,浓服之。2.《日华子本草》:通小肠。3.《纲》:活行气,消肿解毒。治妇人疼痛,经水凝涩。

摘录:《中华本草》

栽培技术

繁殖法:紫荆繁殖要采用种子繁殖,其次是分株压条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种子充分成熟后,带荚果一起采收下来,去果壳藏至第二年春3月下旬-4月上旬,始播种。播前种子处理,用60℃水浸泡种子2天,温度在13-18℃温度很快发。另一种法是种子采后层积处理,80天后再播种,也可以不处理就播种。播后一个月出苗。一般在9-10月间分株栽植。

②移栽:紫荆苗木移栽要带土,因较韧,不易挖掘,用锋利锹切断部,土团不能,提高成活率。栽后第二年能,第三年自根蘖萌发,第四年又可分株繁殖

压条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而以3-4月为最宜。压条后第二年才能生,此法采用多。

采种与种子处理:果实成熟后,易招鸟、兽采食,注意及时采收。以采4月成熟的大造果为宜。直接采摘或摇动树震落在地面再捡拾。采回的果实,摊放数日,待果皮充分软熟后,浸水中搓洗去果肉,淘去果皮等杂质,洗净后稍晾干供播种或贮藏。种子富含油脂,忌脱水,不宜日晒,含水量应保持在30%以上。宜随采随播。短期贮藏,需拌润沙。

育苗:育苗地应选择日照充足之环境。种子有短时间的后熟期,发时日均温需在20℃以上。用条点播法,播种量约60 g/m2。4月下旬播种,至6月上旬始萌,6月下旬胚芽出土,7月上旬发结束。幼苗出土后需搭棚遮阳。播种前施足基肥,苗出土后每月追肥1~2次。育苗期间应注意松土、除草、灌水和苗木遮阳。1年生规格苗高30cm以上,地径0.7cm以上,可出圃造林。幼苗主根发达、嫩脆,侧根须根很少,裸苗造林较难成活,提倡推广容器苗造林。

种植:造林地宜选择地势阔,阳光较足,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部,土壤以酸性砂质壤土或轻砧质壤土为佳。最好在四旁种植或在疏林下混交种植。

抚育管理:定植后5~7年需进抚育管理,每年松土除草2次,并追肥1次,以促进幼林的生长。成林后垦复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水透,以利根系生长紫荆木抗病虫能力较强。现有天然林未发现严重病虫害

采收:3月下旬至4月果实成熟时采收,要理采收,避免折断树。采回的果实,放在通处,待果皮松软后,用人工剥取种子。但由于紫荆木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天然生长较分常受到鸟兽取食。造成人工林,要统一管理、统一采果,或采用化法,促使其成熟期一致。种子含油率高,避免曝晒损失油分,应将其自然干或在30~40℃的条件下慢慢干,再用于榨油。通常采用机械压榨法提取油分。

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幼苗易得立枯病,可喷硫酸铜液防治。②刺蛾:夏秋之间可用“1605”或石硫合剂防治,或1000倍敌敌畏喷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颅压增高

下一篇 紫荆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