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颅缝过早闭合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或颅缝化症,新生儿发生率为0.6/1000。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颅缝过早,以致颅腔狭小不能适应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颅压升高、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治疗法首选手术,多以整容为的,一般于生后6个月至1岁时手术。(一)发病原因到前为止,本病的病因不明,尚无满的解释。有的者发现本病有家族性,故认为本病与遗传有。病变部位多集中在冠状缝或多......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为止,本病的病因不明,尚无满的解释。有的者发现本病有家族性,故认为本病与遗传有。病变部位多集中在冠状缝或多条化。有的者将原因不明,出生时就存在的颅缝化称为原发性狭颅症,而将继发于身体其他疾病的颅缝早期化称为继发性狭颅症,如伴随过度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克汀病病人出现的早期颅缝化。

早在1975年Cohen及1976年Converse等就对狭颅症的病因了详细阐述。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发育,但总的说来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胚胎期中发育障碍有,也可能是缝膜性组织出现异位化中所致,还可能与胚胎某些基质缺乏有。少数病例有遗传因素。个病例可因维生素D缺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Park和Power曾提出发生的基本原因在于颅骨间质束成长不全,以致颅骨减小和组织过早化。

颅缝化的起点及化如何扩展、相应的颅穹隆、颅底缝及硬膜所致的作用怎样等这些问题都还不十分清楚。颅底的发育对伴有面部畸改变的狭颅症的发病过程起导作用。

(二)发病机

颅骨颞骨、蝶等多块颅骨构成,每块颅骨在初生时是分的,之间有纤维,称为缝。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颅骨之间既要融在一起,又要逐渐增长。两者和谐平衡发展到青春期颅腔容积基本固定,然后颅骨化连在一起,到30岁以后颅缝完全化。若某种因素影响了颅缝的化进,即可发生病变。某一条颅缝或多条颅缝过早化即影响了颅腔的发育,而组织却继续发育长大,致使颅骨发生代偿性增大,成各种头颅畸

婴儿出生第一年大脑高速度生长导着面部的发育,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大脑生长速度最快,大脑体积增加1倍,长度增加4cm。大脑重量在生后半年增加85%,1年增加135%。生后1年,头围可完成整个预计增大的50%。11个半月时婴儿的体积已达成人的47%。

随着组织发育生长颅骨亦相应增长,大脑由附着在颅底的各镰的硬膜包裹。在发育过程中,对可塑性婴儿头颅起着一个由向外的强大推力,支配着颅骨发育。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条或几条颅缝过早,就会影响颅骨生长与扩张,而大脑却继续生长颅骨薄弱处代偿性扩大有限,即会出现压增高,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发育起各种功能障碍。

诊断

无特殊表现。

1.尖头畸 X线颅骨前后位上可见眼眶侧壁变斜,颅前窝变狭窄,沿冠状缝质密度增高,钙质沉着,常常有颅骨指压切迹。侧位上,后旋,突无X线突起阴影表现,后颅穹窿正常。

2.舟状头畸 颅骨可见头颅呈舟状畸,沿矢状缝质密度增高,钙质沉着,严重者看不到缝,而冠状缝、人缝、鳞状缝增宽,甚至分离,如有压增高,可见回压迹增多。

3.三角头畸 X线表现为短而高度凸出,正位可见典型的眼眶过短及眶内壁垂直。

4.斜头畸 X线表现为斜头畸,即眼眶后长轴向上向外偏斜。颅骨像可见该侧冠状缝处,质密度增高,近翼点处更高,病侧颅前窝也变小,颅前窝底变陡峭。锥体歪斜,嵴偏向病变侧。

5.短头畸 可见两侧冠状缝处质密度增高,颅底改变为颅前窝缩短而竖起,蝶小翼高高抬起往上往后偏斜,翼抬高而使颞窝加深。眼眶容积变小。

鉴别

本病要须与小头症相鉴,小头症是因原发性发育障碍、头颅未随之增大所致的小头畸,不是颅缝早限制了组织发育,其颅缝也有者,为继发的颅骨症。病人常无压增高表现,精神智力发育障碍较明显。X线检查缝密度可正常或无回压迹增多等高压的征象。

无特殊表现。

1.尖头畸 X线颅骨前后位上可见眼眶侧壁变斜,颅前窝变狭窄,沿冠状缝质密度增高,钙质沉着,常常有颅骨指压切迹。侧位上,后旋,突无X线突起阴影表现,后颅穹窿正常。

2.舟状头畸 颅骨可见头颅呈舟状畸,沿矢状缝质密度增高,钙质沉着,严重者看不到缝,而冠状缝、人缝、鳞状缝增宽,甚至分离,如有压增高,可见回压迹增多。

3.三角头畸 X线表现为短而高度凸出,正位可见典型的眼眶过短及眶内壁垂直。

4.斜头畸 X线表现为斜头畸,即眼眶后长轴向上向外偏斜。颅骨像可见该侧冠状缝处,质密度增高,近翼点处更高,病侧颅前窝也变小,颅前窝底变陡峭。锥体歪斜,嵴偏向病变侧。

5.短头畸 可见两侧冠状缝处质密度增高,颅底改变为颅前窝缩短而竖起,蝶小翼高高抬起往上往后偏斜,翼抬高而使颞窝加深。眼眶容积变小。

预防

(一)治疗

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法。手术的的是为了通过缝再造或颅骨重新建立新的沟,使颅腔有所增大,以保大脑的正常发育。手术治疗的两个基本的是修复颅骨的正常解剖及利用第1年婴儿期间大脑发育的强大推动力。因此,手术时间理论上越早效果越好。生后应在7个月以手术,预后较好。手术越晚,效果越差。一般认为如果患儿身体允许,应在出生后尽早手术,以尽快地解除变窄的颅腔,以利于组织发育。若仅1~2个颅缝化,出生后4~6周即可手术;若多个颅缝化且有压增高,出生后1周即应手术,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待出现了神经萎缩和智能障碍时,即使手术,神经功能恢复也不满意。

前,狭颅症的手术治疗指征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手术的的不同,其指征亦不同。手术指征包括整指征、功能恢复指征、及社会指征等。有时理及社会因素决定手术指征,手术必须得到家属的完全同意。

1.早期病例的手术指征 早期手术最理想,尤其是在1岁以,因为这一时间大脑生长旺盛,对颅有较大的推动力,利于术后再造,起着良好的塑作用。如果不是急诊,早期手术的最适年龄为出生后6~9个月。手术的头颅畸包括斜头畸三角头畸和舟状头畸。若为急症病例,可不考虑这个年龄限度,要考虑保神经功能不受损害为原则。重症狭颅症,如某些高度狭窄的三角头畸、舟状头畸和弥漫性的小头畸,应在出生后几周手术。短头畸和颅面狭窄症应在生后6个月以手术,最好在生后2~3个月手术,面部手术待2~3年以后再手术。强调在1岁以手术有以下优点:①瓣的切取和塑便;②瓣装配容易,颅骨缺损将由再化迅速修复;③在面部畸尚未出现之前,对颅面狭窄症的早期手术,可以改善或防止将来出现的面部畸;④可防止神经功能损害及压增高的发生。

2.晚期病例手术指征 1~3岁患儿可利用继续存在的大脑颅骨再塑造的推动力,尽早地争取手术治疗。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由于大脑生长旺盛阶段已结束,手术的的是为了整复颅面畸或解决功能问题。因此,手术指征要从颅面畸的程度及功能障碍面考虑。确定畸的程度有客观指征,但对确定畸对病人在理和社会上的影响,须由家直接对病人及家属的谈话以及检查来了解。儿童对颅面畸的自我感觉是决定是否手术的要指征之一。对于已有神经萎缩性失明和重度智能低下者,应慎重考虑,因为这些继发病变是不可逆的,无手术指征。至于轻度压增高造成的轻度视力和智力障碍,可望手术后得到缓解。

手术的法是切头皮后,首先辨认出已化的缝,然后在缝处线状切,并超过邻近的正常缝,在缝中镶入聚乙烯塑料,以延长两侧颅骨彼此愈的时间。另一种法是在原缝处一条沟槽,宽约1cm,切除早缝,两侧颅骨断端,用聚乙烯薄膜包裹,槽和包膜的长度均要超过相邻的缝,此种法效果比较肯定。

3.缝早手术 手术时面部向上,发际后冠状皮切,从一侧颧弓到另一侧,皮瓣前翻,部,从冠状缝到部沿缝切除3cm宽膜,切除1cm宽的颅骨,其中包括缝,妥善止。也有的者在此基础上,用咬钳或锯自冠状缝中点向两侧咬颅骨颞部转向眶上,在部汇,游离双缝和眶上缘处颅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复位,每侧眶上固定1~2针,两之间也松的固定1针,这样瓣既不会移位,又可随组织生长向前膨出,维持头颅正常态。

4.冠状缝早手术 体位和手术切同上,沿冠状缝剥离切除3cm宽膜,切除1cm宽颅骨,长度超过两侧鳞缝,然后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两侧颅骨

5.矢状缝早手术 侧卧位,沿矢状缝切头皮,沿矢状缝剥离,切除3cm宽膜,切除1cm宽颅骨,前部要超过冠状缝,后部要超过人缝。因槽下即为上矢状窦,故手术需十分小心、细致,防止窦破裂、出。也可不在矢状缝处槽,可在矢状缝两侧各一1cm宽的槽,要超过冠状缝和人缝,边缘均用聚乙烯薄膜包裹,这可避免上矢状窦损伤造成的大出

6.人缝早手术 俯卧位,切从矢状缝的最后至两侧鳞缝的后,同样切除3cm膜,咬或锯一1cm宽的槽,最好在上矢状窦两侧各打一孔,后咬,避免上矢状窦的损伤,两侧乳突附近需小心,以避免损伤导静缘用聚乙烯膜包裹,槽必须过上矢状缝,并超过两侧鳞缝。

7.多发缝早手术 法同上,缝的位置确定手术步骤,可一次完成,也可分次完成。如缝伴冠状缝早,可通过冠状切,一次完成;冠状缝伴矢状缝早,需冠状和矢状切,两次完成;矢状缝伴人缝早,需做矢状和后,也需分两次完成;所有的缝均,分两次手术,做冠状切和一侧部至另一侧的后。二次手术时间至少要相隔1周以上。

术后如再出现颅压高以及X线检查显示颅骨再次融时,可在术后6个月二次手术。

近些年,有的医生对狭颅症病人全颅再造术,先将断拆下,矫正后再固定在正常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矫正、眶上缘及角的畸。游离大块颅骨瓣后作随所欲的重新排列,可以塑造出一个符正常解剖的头颅,从而为手术治疗狭颅症辟了一条新的、切实可的途径。

(二)预后

不同类型的头颅畸,其预后不一。手术治疗,其头颅畸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舟状头畸术后头颅畸可以消失,很少需要再次手术。尖头畸压增高,手术效果不仅是解决美容的问题,颅减压更为重要,若术后颅缝再,需要再次手术。早期手术可使功能障碍避免发生或减轻。若能及时理地手术治疗,多数病人预后满意,其神经功能障碍及头颅畸得到改善,故手术效果与手术式有很大系。在1年手术者智能发育预后良好;手术较迟者也能有显著改善。早期手术者头颅畸能有明显改进,2岁以后手术者改善不多。总之,绝大多数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15天可回家,不必任何特殊护理,很快恢复正常生活。但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水肿膜炎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紫荆果

下一篇 颅脑损伤后头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