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萁贯众

紫萁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成分,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流感、流、乙腮腺炎、疮肿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便血崩漏、带下、蛲虫、绦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病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有不错的济价值。蕨类植物紫萁紫萁植物孢子体嫩的加工品称为薇菜,中药紫萁贯众。【拉丁】Rhizoma osmundae 【英文】 Japanese Flow......
目录

基本介绍

【拉丁】Rhizoma osmundae

【英文】 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

】大贯众、薇贯众、大狼衣、藄、月尔、紫藄、藄、茈萁、紫、迷基、毛老、毛狗子、贯众

【来源】为紫萁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叶柄基部。

性味归经】性,味苦,入

【处(成份)】含尖土杉甾酮A(ponasteroneA)、脱皮甾酮(ecdysterone,custecdysone)及脱皮酮(ecdysone)。紫萁贯众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及多种酯成分:紫萁酯[(4R,5S)-osmundalactone〕,5-羟基-2-己烯酸-4-酯[(4R,5S)-5-hydroxy-2-hexen-4-olide],5-羟基己酸-4-酯[(4R,5S)-5-hydroxyhexan-4-olide),3-羟基己酸-5-酯[(3S,5S)-3-hydroxyhexan-5-olide],葡萄糖基紫萁酯(osmundalin),二氢异葡萄糖基紫萁酯(dihydroisoomundalin),2-去氧-2-吡喃核糖酯(2-deoxy-2-ribopyranolactone)。还含类酸甙(parasorboside),5-羟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己酸甲酯(methyl(3S,5S)-5-hydroxy-3-(β-D-glucopyranosyloxy)hexanoate],麦酚-β-D-吡喃葡萄糖甙(maltol-β-D-glucopyranoside),5-羟甲基-2-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甘油(glycerin),琥珀酸(succinicacid),尖土杉甾酮(ponasterone)A,蜕皮甾酮(ecdysterone),蜕皮素(ecdysone)和多糖。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OOcm。短块状。丛生,二型,幼时密被绒毛;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部以下二回羽状,小羽片披针至三角状披针,先端稍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叉状分离;孢子的小羽片极狭,卷缩成线形,沿两侧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有时在同一上生有羽片孢子羽片。 分布在山林地区的潮湿荒坡或水沟边,在水分充足、光照弱、湿度高、阴凉的土壤中就能生长。产于秦岭以南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锥状、近纺锤、类球或不规则长球,稍弯,先端钝,有时具分枝,下端较尖。长10-30cm,直径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叶柄基部和黑色须根,无鳞片叶柄残基呈扁,长径0.7cm,短径0.35cm,面稍隆起,边缘钝状翅易剥落,多已不存或呈撕裂状。质硬,折断面呈新月或扁,多中空,可见一个“U”中柱微弱而特异,味淡、微涩。

显微鉴

叶柄基部横切面:最外为表皮,基本组织中有10余列厚壁细胞组成的环带;分体中柱“U”木质部管胞连成半环,周围为皮部皮部红棕分泌细胞在,“U”凹入处有厚壁细胞数列;状翅的中央各有一条连续的厚壁细胞带。横切面:外侧为厚壁组织,分体中柱11个,呈环状排列;维管束周韧型,类或长。其余构造和叶柄基部相似。

理化鉴

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脱皮激素为对照品。分点于硅G上,以氯仿-甲醇(9:1)展,展15cm。用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药理作用

驱虫作用

紫萁贯众叶柄基部的稀释到16%浓度时,体外对猪蛔虫头段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松弛作用,50%-60%的对整体猪蛔虫作用2-6小时后,猪蛔虫的活动呈不同程度的抑制。紫萁提取物对驱除人体肠蠕虫有较好疗效。

抗病毒作用

1g/ml的紫萁贯众水提取液稀释320倍后能抵抗腺病毒3型(Ad3)对培养的HeLa单层细胞的攻击,有较强抗Ad3活性;能抵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对肝癌细胞(Hep-2细胞)的攻击。

凝的影响

给家兔紫萁水提取液11.1g/kg,每日1次,共4次,能缩短家兔酶原时间。100%紫萁能明显缩短免的凝时间。紫萁提取物有显著抑制凝的作用。

价值

药用价值

紫萁是传统的中药材,药紫萁紫萁贯众,具有清热解毒、润理气、止杀虫、补虚舒洛、活清热解毒、降压、防癌抗癌的功能。可治疗腹痛子宫功能性出腮腺炎、痢疾遗精压等症。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取出捣碎,过滤可提取淀粉(称为紫萁粉),制作成粉皮、粉条,有滋补、养、防癌抗癌的保健功效。

性味归经

苦;微;有小毒。归

功效

清热解毒;祛瘀止;杀虫。用于流感;流;乙腮腺炎;疮肿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便血崩漏;带下;蛲虫;绦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

服:汤,3-15g;或捣汁;或入。外用:适量,鲜品捣;或研末调

用药

胃虚者慎服。

药材基源

紫萁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

叶柄基部。

选录

⑴防治炎:紫萁15-30克,大青15克。水服。(湖南药物志)

麻疹水痘出不透彻:贯众3克,赤勺6克,升麻3克,芦根9克,水服。(山东草药手册)

食用价值

紫萁孢子体嫩的加工品称为薇菜。薇菜富含蛋白质、、钙、硒等17种人体所需的元素,鲜嫩味美,养丰富,质脆而少纤维,既可鲜食,又可腌、干制,是上乘食补佳品和美味佳肴,未展的嫩尤为上品

炮制

紫萁贯众: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或小块,干

紫萁贯众炭:取紫萁贯众块(),置锅,用武至表面呈焦黑色部呈棕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星,取出凉透。

性状:紫萁贯众参见“药材鉴”项。紫萁贯众紫萁贯众,表面焦黑色部棕褐色,质脆易碎。 贮干容器紫萁贯众炭摊晾热,防复燃。

济价值

济效益为一般蔬菜的4-5倍。加工成的薇菜干,是很受外商欢迎的山野菜,出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红菜干”,每吨优质薇菜干出价在1万美元(约83000元人民币)左右。

种植与管理

栽培环境

海拔500-1500米,候温凉的山区,最好是有优质野生紫萁资源的地区。

栽培地选择

紫萁性喜阴湿,怕旱,不耐高温,遮荫可促进萌发生长。耐酸性强,在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中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因此,栽培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湿润的坡地或潮湿肥沃的低洼地,栽培应保留与紫萁共生灌木蕨类和草科植物,利于遮阴。如在熟地和稻田种植,为保持紫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原有特色味,避免因品质下降影响销路,熟地和稻田应连续3年没有施化肥和农药。为利遮荫,可套作瓜类、豆类、玉米其它旱地作物。

整地作畦

栽植,有条件的亩施农家基肥2000-3000公斤。

栽植

挖取多年生野生紫萁地下,一般粗以0.8-1.0厘米为宜,尽量带土移栽,亩可栽植5000-7000株,栽植时使叶基颈部向上.覆土4-6厘米后,立即浇水。大面积种植的,可委托科研机构培养组培苗繁殖

田间管理

栽植后及时中耕松土,割除影响紫萁生长的草类,遮荫浇水,每年始采收前15天左右加强肥水管理。

采收

栽植当年一般不采收,第二年视其生长状况可适当采收、平均温10度(C)以上时,幼出土后6-10天,适时进第一茬采收;再过7-10天,当第二茬幼出土后,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进采收。每年采收两茬,以后幼保留,使养分积累在中,以利下年幼生长。采收时以采收20厘米左右长,且端钩状未伸直的幼为宜,一般不用刀割,以免部受伤。采收后的薇菜,如能卖鲜品的,尽快出售;要加工增值的,应及时放在荫凉处,尽快加工。

采后加工

(1)分级:切除薇菜下部老化部分及钩卷的端头和绒毛,挑出杂物和变质、虫蛀的薇菜,粗细分级,并用冷水浸湿防老化。

(2)水:将整理好的鲜菜粗细分放入水锅烫3-5分钟,水要淹没薇菜,旺加热,要求透而不烂,直到发出清香味,且从基部往端能撕成两半时即可捞出。

(3)晾搓:将沸烫的菜及时摊放在干净处通晾晒,常翻动,使薇菜表面水分晒干转为紫红色时进第一次揉搓,接着继续晾晒至部发干时,进第二次揉搓,边晒边搓六七次,至其皱缩晒干为止。同时注意去除变黑、烂熟和长度在10厘米以下的薇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