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局灶症状

是指局部脑病起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所表现的症状。临床上具有定位意义。如偏瘫单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肿的性质、类型、部位、生长速度、年龄、体质等因素都有系。中线或脑室系统的肿压增高症状出现早、程度重,尤其是肿邻近室间孔、导水管和正中孔时,症状出现更早、实质组织水肿反应较重,压增高症状进展水肿反应相对较强,压增高较迟。老年患者带有脑萎缩,颅有较充裕的代偿空间,加之动脉......
目录

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肿的性质、类型、部位、生长速度、年龄、体质等因素都有系。中线或脑室系统的肿压增高症状出现早、程度重,尤其是肿邻近室间孔、导水管和正中孔时,症状出现更早、实质组织水肿反应较重,压增高症状进展水肿反应相对较强,压增高较迟。老年患者带有脑萎缩,颅有较充裕的代偿空间,加之动脉硬化流量减少,以及管通透性降低等因素,使早期水肿反应较强,压增高出现较强。

鉴别

脑瘤生长部位的不同,可起不同的综征。它是肿刺激或破坏局部组织起,具有病变定位价值。位于不同部位的的局灶性症状简述如下:

1.大脑皮质肿 大脑广泛性病变产生头痛昏迷谵妄、全身抽搐痴呆等一般症状。局限性病变产生的症状部病变区缺失神经系统产生的功能障碍,这并不是该病变区结构本身的功能定位。一般来说损害的症状要为随意运动、智力面及精神活动的障碍;病变为早期而典型的皮质性感觉障碍;以后头痛和视觉障碍为特点;颞病变以癫痫视野缺损最为多见,并出现听觉中枢的失常;岛病变,以腑自神经功能紊乱为要表现。

2.胼胝体肿 此处肿都侵犯邻近组织,临床表现实际上是邻近结构受损的结果。胼胝体前部的肿痴呆、人格改变,可能与肿侵入胼胝体中部的肿有双侧运动及感觉障碍,下肢重于上肢,与肿向两旁侵犯运动感觉皮质有胼胝体后部的肿可因压迫四叠体起与松果体相似的症状,有两侧瞳孔不等,光反应及调反应消失,两眼向上视不能,称为Parinaud综征。由于导水管容易被堵,积水及高压症状较易出现。凡临床上表现有痴呆,伴有双侧大脑半球损害及压增高症状,均应考虑之。

3.脑室 常无特殊症状,以压增高症状。视觉症状同向性偏盲很常见,有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

4.第三脑室 症状常不明显,要表现为间歇性的高压症状。头部处于某一位置时可以症状的突然发作。表现为剧烈头痛、大量呕吐、意识转为迟钝甚至昏迷,并常伴面红、出汗等自神经症状,有时可导致呼吸停止而猝死。常有两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但意识不丧失,改变体位可使症状自动缓解。肿侵入第三脑室底前部者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等,个病人可有性早熟现象。第三脑室后部肿出现上丘及中脑被盖部队症状,很似松果体

5.第四脑室小时症状常不明显,呕吐可为惟一较早症状。当肿起第四脑室堵塞时可有积水表现及高压症状

6.丘 症状常较隐藏,多数病人仅有头痛。随着压增高,病人意识显得淡漠、嗜睡、记忆力衰退,甚至可有痴呆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容易激动、有被迫害观念、谵语,各种视、听、味、幻觉亦不少见,分泌障碍与第三脑室相仿。肿累及丘后外侧部者,可有感觉障碍,并早期出现轻偏瘫。肿累及丘侧时,以智力减退及压增高较突出,早期可有双侧视力障碍,双侧眼球同向运动麻痹,但无感觉障碍,除非晚期;肢体有震颤、手足徐动、舞动等。部分病人有全身性抽搐发作。典型的丘性自发性疼痛现象并不常见,仅见于丘被肿广泛浸润病例。

7.基底 基本症状感觉障碍,早期出现轻偏瘫张力增高、震颤和舞动、手足徐动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较为常见,因此易与小脑相混淆。癫痫的发生率为20%,以失神小发作为,但无定位意义。精神症状痴呆、记忆减退等,约见于25%的病例。肿侵及囊时则见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8.脑干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当一侧脑干受损时其共同点是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侧的神经麻痹和对侧的肢体瘫痪。肿侵犯及双侧长传导束损害症状和体征。依据颅神经的不同构成各种综征,有助于区的部位。

中脑如位于底部,产生对侧的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病侧的动眼神经或其核的损害,表现为该侧的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上睑下垂及眼外的上、下、、直及下斜麻痹(Weder综症)。中脑部肿起粗大震颤、舞蹈样动作及Magnus的位置性反射,即当头转向另一侧时则该侧又出现此种姿势。肿位于中脑四叠体时起Parinaud综症。

桥脑产生病侧的周围性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对侧偏瘫(Milard-Gubler综征)。如肿涉及三叉中脑束尚可有病侧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咀嚼无力等。如偏于外侧,自发的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也可见到。晚期尚可有双侧共济失调

呕吐及呃逆为突出症状,病侧有IX、X、XI、XⅡ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咽喉反射消失,吞呛咳或困难,软不对称,悬雍垂偏向对侧,音嘶哑,肌病侧呈萎缩伴纤维颤动,对侧偏瘫

9.小脑 位于小脑半球,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语言不清,眼球震颤,步态蹒跚,易向患侧倾倒,张力明显减低,反射迟钝或消失。小脑蚓部肿要是步态不稳,易向后倾倒。逐渐发展为不能走、站立、协调动作障碍不明显。

10.桥脑小脑角肿 要表现为眩晕,患侧耳鸣,进听力减退以至消失,患侧V、VI颅神经部分麻痹眼球震颤及患侧小脑体征。晚期有后组颅神经(IX、X、XI)麻痹及对侧肢体的锥体束征。

11.鞍及鞍上区肿 典型的早期症状分泌失调;女性以停经、泌乳、不育肥胖等为。男性以性功能减退、毛发落、皮下脂肪增多为。当肿增大扩展至鞍上时可有两眼的颞侧偏盲,以至双眼先后失明。眼底见视神经乳头正常或呈原发性萎缩。生长激素分泌性腺有垂体功能亢进(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促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肥胖

12.鞍旁及斜坡肿 早期出现单侧神经麻痹,尤以V及VI神经损害多见,表现为复视,患侧眼球转及面部感觉减退,稍后在高压及锥体束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肿的性质、类型、部位、生长速度、年龄、体质等因素都有系。中线或脑室系统的肿压增高症状出现早、程度重,尤其是肿邻近室间孔、导水管和正中孔时,症状出现更早、实质组织水肿反应较重,压增高症状进展水肿反应相对较强,压增高较迟。老年患者带有脑萎缩,颅有较充裕的代偿空间,加之动脉硬化流量减少,以及管通透性降低等因素,使早期水肿反应较强,压增高出现较强。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紫葛

下一篇 紫萝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