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蝶鞍空泡

正常情况下,蝶鞍与垂体之间紧密相贴,几乎没有空隙.当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蝶鞍变(鞍隔缺损),扩大或垂体萎缩变小,使蝶鞍中央凹陷与垂体之间的间隙扩大,成空样改变,发生原因可能是液压力短暂升高,起蝶鞍和口腔之间胚胎期留下的通道放,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可呈轻度性腺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后功能一般正常,但在个小儿中可出现尿崩症。儿童中可伴有发育不良综征。1.......
目录

原因

1.原发性空鞍:原发性空鞍指非鞍手术、放射治疗或垂体梗死起者,而是由于鞍孔(即漏斗孔)变大,不能被垂体柄充填,致使鞍上蛛网膜下腔此孔隙疝入鞍窝。据尸检资料,原发性空鞍的发生率为5.5%~23.5%。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

(1)先天性鞍发育缺陷:在鞍发育缺陷的基础上,液向鞍的搏动性压力增加,在此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使蛛网膜挤入鞍窝(图1)。然据许多资料实,正常人有鞍缺如或发育不全者高达20%以上,然未必均发生空鞍综征,所以鞍发育缺陷并非造成空蝶鞍的惟一因素。

(2)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例如,妇女妊娠期垂体常增大2~3倍,可能使鞍孔及垂体窝撑大,分娩后(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垂体复原而缩小,遂可造成空鞍。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负反馈抑制解除,可使垂体增大,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因负反馈抑制使垂体缩小,也可能起空鞍。然据文献报道,因此类情况起者并不多见。应当指出的是:催乳素是1个较常见的肿,于应用多巴胺促效后,偶尔因腺瘤(一般为大腺瘤)缩小而导致空鞍甚至垂体卒中。文献中还曾报道,催乳素巨腺瘤自发变性,可使第三脑室疝入扩大的鞍窝,导致空鞍,突发高压症状液检查示无菌性膜炎样异常,值得加以警惕。

(3)压增高:肥胖征、慢性力衰竭、良性高压症(又称假性脑瘤)、压、积水以及其他颅疾病,可液压力增高,并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尤其在鞍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

(4)鞍区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液局部流不畅,即使正常的液压力也可因持续冲击鞍使之下陷变薄,进而缺损放,迨至一定程度后,蛛网膜下腔及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即可疝入鞍窝。

(5)下丘-垂体疾病:以往认为,少见有垂体供不足及自身免疫性垂体机能不全等起垂体萎缩的病变可发生空鞍综征。而且注意到在青少年中因下丘-垂体疾病而发生空鞍者却也并不少见。Cacciari等观察了339例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尿崩症、继发性性腺机能不全、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其中10.9%的患者磁共振检查实有空鞍,亟应起注意,以免空鞍综征延误诊治而导致下丘-垂体机能减退及视力受损。晚近,Bianconicini等分析1组71例的空鞍综征,发现有57例(占80.2%)有精神障碍,如伴有为障碍的焦虑或抑郁症,有数例下丘疾病的患者,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和肥胖。为此,作者提出一假设,认为空鞍综征可能是一种新的下丘征。可能由于蛛网膜下腔压迫或牵拉垂体及(或)垂体柄导致一系列激素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所致。如瘦素、神经肽Y(NPY)、Orexins、阿黑素细胞皮质激素原(POMC)衍生肽等。

(6)其他:文献中尚报道有黏多糖贮积病、女子男性化性腺发育不全、小管性酸中毒、某些染色体异常症、尖头-多指()畸(Carpenter综征)等偶尔可与空鞍并存,但其因果系尚不清楚。卡尔曼综征(Kallmann综征)偶可并发空鞍综征,可能由于本病常有颅中线融缺陷,鞍发育不良可能是发生空鞍的病理基础。

2.继发性空鞍:继发性空鞍一般指鞍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起者,尤其是伴有压增高时,不论是否伴有积水,都可起继发性空鞍综征。此外,鞍,尤其是垂体巨腺瘤变性坏死。使鞍成空隙,并因该区炎症起鞍旁局部粘连而牵网膜下腔。鞍囊性变或鞍囊肿向上扩展,破坏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也可起空鞍。继发性空鞍较易并发垂体机能不全,并易于手术后视神经因瘢痕收缩牵拉至垂体窝视野缺损或视觉障碍,慎勿误认为肿复发而错误地施放射治疗,应作影像检查,若实为空鞍综征可避免不适当的治疗。

检查

分泌功能试验:原发性空鞍患者垂体激素浓度大多正常,即使作垂体激素的兴奋试验,多数患者也基本正常。但新近Bianconcini等对71例原发性空鞍综征作了全面和详尽的垂体激素测定,包括垂体贮备功能的兴奋及抑制试验。结果显示,50.7%的患者存在1种或多种分泌异常,其中催乳素增高占14%,腺垂体功能减退占10.4%,性腺机能减退7%,尿崩症2.8%,ACTH增高1.4%,生长激素降低15.4%,垂体腺瘤8.4%。笔者曾对10例重症原发性空鞍作垂体-靶腺体动力试验,其中腺垂体机能减退、催乳素增高(然CT扫描无微腺瘤迹象)、生长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降低及ACTH降低各1例。5例显示垂体贮备功能正常,其中1例绝经后妇女的促性腺激素仍然增高;1例胰岛素-糖兴奋试验显示生长激素呈弱反应,然该例明显肥胖,而正常人单纯性肥胖生长激素也可呈弱反应。因此,空鞍综征仍宜定期随访分泌功能。

继发于垂体起的空鞍,不仅部分患者常测得催乳素增高,而且可测得功能性腺激素浓度增高。然而液中的垂体激素却很低或测不出。提示蝶鞍中存在垂体-液屏障,惟于垂体向鞍上扩展,破坏-屏障,则垂体激素可直接释放进入蛛网膜下腔;此外,孕妇的垂体显著增大,其催乳素细胞明显增生,催乳素分泌量也显著增多,可能使催乳素直接透过-屏障。催乳素的昼夜分泌律的变化也有助于空鞍与垂体腺瘤的鉴:正常人及空鞍患者催乳素的水平,午夜1~3时与上午10时的比值大于1.5,而垂体患者上述比值常小于1.5。

1.X线检查:蝶鞍平和体层摄:典型态改变占75%,如:

(1)变:侧位示蝶鞍扩大,蝶窦发育不良时,鞍深径增大呈卵蝶窦发育良好时,鞍扩大呈。正位示鞍底呈均匀对称下陷呈凹

(2)鞍底质变化:侧位上,空蝶鞍时鞍底质均匀性增厚,而垂体腺瘤时则鞍底质变薄。

2.造影(PEG):显示鞍体充盈,偶见垂体呈新月影被推挤在蝶鞍后下部。

3.颈动脉造影:未能显现有鞍向鞍上扩展的情况,有助于否定垂体腺瘤的存在。

4.同位素池造影:惟有发生漏者才有需要进此检查。

5.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高分辨力的CT冠状位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迅速而又无创伤地作出诊断。典型图像示鞍窝扩大,垂体萎缩变,被充满与鞍上池同样低密度的液取代。若作造影强化直接冠状位CT扫描,则未见增强。重症患者垂体严重受压,被推移至后下呈薄状,垂体柄可深达鞍底,成特征性的漏斗征(infundibulum)。

鉴别诊断

相鉴CT扫描、造影可助鉴

1、CT扫描应与以下疾病相鉴

(1)蛛网膜囊肿:因囊肿液,并可压迫脑室使之扩大,CT显示低密度影,注射造影后也无增强,因而易误诊为空鞍,需借助池造影加以鉴。因蛛网膜囊肿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故囊肿无造影充盈。

(2)上皮样囊肿:CT扫描多呈分状,鞍上池常有变,且密度低于液,注射造影后无增强。

(3)垂体囊性变:注射造影强化后,显示肿呈高低混密度的增强。

2、空鞍的X线诊断必须与鞍及慢性压增高症相鉴

的X线表现病变程度表现不一。蝶鞍扩大变,呈杯、球或扁平,鞍抬高且伸长变细,后床突吸收变薄,但仍残留索状或状影像,鞍结前移;鞍底下陷。若肿不均匀增长可出现双鞍底或双鞍现象。

颅压增高症的X线表现随病程及病情而定。轻症压增高及颅压迅速增高的患者,X线检查大多阴性或仅有疑似改变。而慢性压增高症则常有蝶鞍质吸收的征象因为蝶鞍属松质,当颅压持久的增高,早期示后床突及鞍质稀疏模糊,鞍底也逐渐萎缩吸收,而前床突及鞍结质致密,其态仍保持正常。长期的压增高鶒,蝶鞍可因质吸收而扩大,重症患者呈球均匀的增大,而鞍多无抬高,可被吸收甚至消失。

3、造影。这是一项典的诊断手段造影时应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有助于体进入鞍区鞍体存在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征象。造影属创伤性检查,有一定并发症近年来已被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4、与垂体,垂体功能性细胞有相应分泌功能亢进表现。确定诊断需用CT扫描或MRI以明确增大的蝶鞍是肿起抑或空蝶鞍所致。

5、注意与慢性压增高起的蝶鞍扩大伴质破坏相鉴

缓解方法

(一)治疗

病因症状而定。轻症患者无需治疗。科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及激素替代治疗。以下情况有手术指征:严重的视力障碍及视野改变;疑有鞍区肿起垂体机能低下;难以忍受及不能解释的头痛;大量蛛网膜充填伴鞍底吸收;漏;严重颅高压伴回压迹象及颅缝分离。手术法视病因及病情而定,视神经明显下陷,使视神经拉长,可用干冻硬膜,脂肪、肉或丙烯酸类海绵填塞,作人造鞍,以抬高视神经;视力严重减退可粘连松解术;严重漏可作鞍底再建术;重症良性颅高压可流术;非肿囊肿流术及囊肿包膜部分切除。

(二)预后

一般原发者多呈良性过,症状轻,进展缓慢病情较稳定,而继发性者则症状较重,因同时有原发病变,故过较复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