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肿柄菊叶

肿柄菊:Tithonia diuersifolia (Hemsl.) A.Gray.)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绿篱。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肿柄菊 一年生草本,高2-5m。粗壮,有分枝,有稠密的短柔毛。互生;有长叶柄叶片卵形、卵状三角或近,长7-20cm,3-5深裂,上部有时不分裂,裂卵形披针,边缘细锯齿,下面疲在状短柔毛,基出三头状花序大,宽5-15cm,生于假轴......
目录

植物形态

肿柄菊 一年生草本,高2-5m。粗壮,有分枝,有稠密的短柔毛。互生;有长叶柄叶片卵形、卵状三角或近,长7-20cm,3-5深裂,上部有时不分裂,裂卵形披针,边缘细锯齿,下面疲在状短柔毛,基出三头状花序大,宽5-15cm,生于假轴分枝的长梗上;总苞4层,外层苞片或椭披针,基部坚硬,革质;苞片披针,上部草质或膜质,先端钝;1层,黄色卵形,先端有不明显的3齿;筒状黄色瘦果,长约4mm,被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其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Z)-β-罗勒烯[(Z)-β-ocimene],柠檬烯(limonene),对-(艹孟)烯-l,5-二烯-8-醇(p-mentha-1,5-dien-8-oI)等。和地上部分中还分得大量倍半萜酯,肿柄菊酯(tagitinin)A、C,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肿柄菊倍半萜酯类和6-乙酸-2,2-二甲基-7-羟基色原烯(6-acetyl-2,2-dimethyl-7-hydroxychromene)。

药理功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治】清热解毒急性肠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服:汤,6-9g。外用:适量,捣

【摘录】《中华本草》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指(趾)麻木

下一篇 纵条肌海葵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