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肢端溃疡

肢端溃疡是系统性硬皮病的重要并发症,持续和反复发作的溃疡起剧烈疼痛、感染、坏、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对于硬皮病肢端溃疡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一)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归纳起来涉及以下几个面:(一)遗传因素 据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在重症患者中HLA-B8发生率增加及患者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认为遗传类型的特征可能在X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归纳起来涉及以下几个面:

(一)遗传因素 据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在重症患者中HLA-B8发生率增加及患者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认为遗传类型的特征可能在X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

(二)感染因素 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包括峡炎、扁体炎、肺炎猩红热、麻疹鼻窦炎等。在患者的横纹脏中曾发现副粘病毒样包涵体。

(三)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患者显示广泛的结缔组织病变,皮肤中原含量明显增多,在病毒活期皮肤损害存在较多的可溶性原和不稳定的分子间侧链。对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成的活性明显增高。

(四)管异常 患者多有雷诺现象,不仅限于肢端,也发生于管;组织病理显示皮损及脏多可有小管(动脉)挛缩及膜增生,故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管病,但由于管病变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见到,故也有认为管病变并非是本病唯一发病因素。

(五)免疫异常 这是近年来最为重视的一种看法。在患者体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ssRNA抗体、抗硬皮病皮肤提取液的抗体等);患者体B细胞数增多,体液免疫明显增强,在系统型患者环免疫复物测定阳性率高达50%以上,多数患者有高丙球蛋白血症;部分病例常与红斑狼疮炎、类湿关节炎、征或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在一定遗传景基础上再加持久的慢性感染而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

1.发病机

(1)管损伤说:雷诺现象常为SSc的早期表现,这就说明早期病变是明显的管损伤,不仅发生在指()末端,也可发生于器官。最近有人认为SSc是皮细胞反复损害的结果,皮细胞损害毛细管通透性改变,小动脉壁损伤导致聚集和皮细胞增生。皮细胞损害多样性,有肿胀、增生,继之成造成管腔变窄,组织。这些管病变见于皮肤、、消化道、等多系统管。本病早期虽有显著的管病变,但在管壁很少找到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免疫复物,所以也说明皮损伤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2)免疫说: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舍格伦综征、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并存,此外病程中常可发生特发性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贫血等。本病在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且往往存在多细胞株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复物等,提示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自身抗体包括:Scl-70又称抗局部异构酶Ⅰ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仁抗体(包括对不同核仁成分)、抗PM/SSc抗体等等,这些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但其相应的靶抗原都是细胞核代谢的重要成分,因此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分子模拟所致。T淋巴细胞在SSc的周围环和组织中也有明显异常。在周围中T细胞减少,T助淋巴细胞与抑制T细胞比值升高;皮肤真皮层淋巴细胞要为T助淋巴细胞,局部分离出的淋巴细胞经刺激后可以出现能活化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因子。总之,本病中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

(3)纤维异常增生:本病的皮肤和器官广泛纤维化,是由于新成的原代替了大多数或全部的皮下组织,因此使皮肤绷紧和硬化。从SSc病人的皮肤分离出来的成纤维细胞的某些亚型在培养中可以成过量的原(以Ⅰ、Ⅲ型为)、糖蛋白等。实验还明局部原分解减少。前研究表明TGF-B(生长转化因子)不仅可直接刺激而且还分泌PDGF-β(源性生长因子)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2.病理 SSc的病理改变是结缔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膜增生、塞、纤维组织增生与硬化萎缩。皮肤病变初期(炎症期),真皮层间质水肿纤维分离,小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弹力纤维断裂。此后,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消退,肿胀,小纤维周围酸性黏多糖及其原增加。至后期(硬化期),纤维均质化,与表皮纤维束增加,纤维增生,并向深部扩展。小管壁增厚,管腔变小,以至塞。晚期继续发生改变,导致表皮及附属器萎缩,钙盐沉着,筋膜硬化萎缩等。

脏病变与皮肤病变基本一致。呈多系统性硬化:平滑(包括食管纤维束)呈均一性硬化和萎缩,肠壁也发生广泛萎缩和纤维变性;膜、心包膜发生纤维样蛋白变性、炎症浸润及原增生;间质及广泛纤维化,并有囊性变;动脉壁增厚,与微管基底膜增厚;动脉膜增生,小球基底膜增厚,纤维蛋白样坏死。严重时可见小球硬化皮质梗死;甲状腺也可出现间质萎缩与纤维变性等(图1,2,3)

3.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要是先天不足,肾阳虚,或外感湿热湿重于热,湿伤阳,或有沉痼冷,或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阻卫阳,,而导致卫不和,不通,进则累及脏腑失调,阳气虚衰,又可产生凝水聚等病理产物。

(1)风寒:先天禀赋不足,卫气不固,风寒外袭,伤于卫,阻于卫不和,不通,则可出现身痛、肢肿、皮硬、咳嗽咳痰等。

(2)肾阳虚,瘀:风寒外袭,或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或劳伤过度,阳气虚衰,生,则收则凝滞,流不通,收经脉不畅,故可导致瘀,络脉受阻,则四末发凉,皮肤遇冷变白变紫,皮硬不仁,甚则肉及皮肤失养而瘦皮薄,毛发落,色素沉着。

(3)浊阻卫受损,不宣,津液难输,聚而为;或肾阳虚,化浊不能而蕴。若此浊阻于皮肤,筋皮肤失养,则可发生本病。

(4)气滞瘀:郁怒日久,情志不舒,可导致气滞瘀,瘀阻使不能养肤泽毛,故皮肤失荣而变硬变薄,皮肤变硬则困难,气郁不能运达于四末则肢冷,身痛,甚则筋挛急。

(5)湿热:初起外感湿热湿重于热,湿伤阳,逐渐出现温煦不足皮肤发紧,所以关节由红肿变为白肿,为本病另一种情况之初起。

本病初起病在表,但留日久阻碍气机流不畅,渐使受累,始以湿热凝、瘀滞为,进则阳损及阴阴损及阳,可成劳损。损及脏腑者,病多危笃。

诊断

1.皮肤表现 早期手、指肿胀,也可累及前、足、下肢和面部,但下肢受累较少。肿胀期可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水肿为可凹性或不可凹性,可伴有红斑。皮肤病变由肢体远端起始向近端进展。皮肤逐渐变硬、增厚,最后紧贴于皮下组织(硬化期)。

皮肤病变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3期。

(1)水肿期(edematous phase):表现为皮肤变厚、绷紧、皱纹消失,呈非凹陷性或可凹陷性水肿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出汗减少,皮表可出现小的皲裂,指尖脂肪垫消失。在局限型皮肤病变患者早期水肿出现在手指、手和面部,以后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弥漫型者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此期可持续数月。

鉴别

(一)局限性硬皮病需与下列诸病鉴

1.斑萎缩 早期损害为大小不一,呈皮色或青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起皱,触之不硬。

2.萎缩性硬化性苔藓 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二)系统性硬化症需与下列诸病鉴

1.成人硬肿病:皮损多从头颈始向肩部发展,真皮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亦无萎缩及毛发落表现,有自愈倾向。

2.结缔组织病: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炎或多发性炎等病的混表现,包括雷诺氏现象,面、手非凹陷性浮肿,手指呈腊肠状肿胀发热,非破坏性多关节炎,无力痛等症状。浸出性核抗原(ENA)和RNP的抗体均可呈高滴度阳性反应。

3.化物、毒物所致硬皮病样综征 接触聚氯乙烯、苯等化物,以及食用毒性油或某些药物和接受硅乳房隆起术的人可以出现硬皮以及硬皮病的某些其他症状。但这些人临床无典型的硬皮病表现,清中无特异的自身抗体,停止接触,症状可渐消失,易与硬皮病

预防

1.致残分析

(1)硬皮病的病变,可发生于所有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结缔组织的并具有管网的脏器和器官前无特效的法阻止病变发展。

(2)如皮肤硬变面积大,分布广泛,皮损下的肉甚至均可发生病变,影响关节活动度,关节可挛缩畸

2.人群预防 高危人群是指接触煤矿、金属矿、硅矿、化工等工作人员的人群,应加强这类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劳动保护,定期查体。

3.个人预防

(1)一级预防:现在多数人认为本病很可能是有遗传因素,再加持久的慢性感染而造成的一种自身免疫病。部分病例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征等相重叠,因而有上述危险因素更应注意预防。

①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②生活规律,劳逸结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③加强养,食生冷,注意温补。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可据典型的皮肤硬化及系统性损害作出诊断。

(3)三级预防:

①进性系统性硬皮病进展缓慢,有些有自缓解倾向,不要轻易停止或放弃治疗。

②注意锻炼身体,理的生活规律,避免情绪刺激及变化。

前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在整个病程中,应积极配中医药疗法,对该病的控制很重要。

④有雷诺现象患者,应注意保温,避免冷刺激。

止吸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