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肢体肿胀

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持续性、进肿胀水肿早期压皮肤后出现凹陷,又称为凹陷性水肿。此时若将肢体持续抬高,水肿可减轻或消退。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皮肤日渐粗糙变硬呈团状,弹力从减弱到消失罐网。检查时凹陷性压窝也随减弱而日渐不明显。淋巴水肿是一组系统性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总称。其病因的多源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很难将它分为简单类继往国各专业书籍......
目录

病因

淋巴水肿是一组系统性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总称。其病因的多源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很难将它分为简单类继往国各专业书籍阐述淋巴水肿均 未能很好地解决分类问题,甚至将先天性或后天性淋巴水肿与感染性淋巴水肿等混淆,造成概念不清肢体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2大类。 然后,照具体病因不同进一步分类。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不少肢体淋巴水肿患者,先天性淋巴管发育缺陷可与后天创伤或感染因素共同促成淋巴水肿成。

1.原发性淋巴水肿

(1)先天性淋巴水肿:先天性淋巴水肿有家族遗传史者,称为Nonne-Milroy病,出生时就存在淋巴水肿症状。此类患者占所有原发性淋巴水肿病例的10%~25%;且多见于女性,女性病例约为男性的2倍多;下肢多于上肢,上肢与下肢的发病率比为1∶3。除四肢外,外生殖器、小肠部均可累及;并可与其他部位先天性畸发育障碍的分子生物基础不明,淋巴淤滞的机制也缺乏深入的探讨。

(2) 先天性淋巴过度发育:此类淋巴水肿通常在患儿5~10岁时确诊,但回顾病史往往发现在其出生后即存在轻度水肿。淋巴回流淤滞的原因可能是乳糜池部位的阻塞,但尚缺乏客观依据。临床表现为整个下肢或双侧下肢肿胀,不过很少并发感染。它有于其他类型的淋巴水肿的特点是,皮下淋巴管增粗和数量增加。这些淋巴 管扩张迂并存在瓣膜功能不全。乳糜反流常见。组织检查可发现扩张的淋巴管层增厚。

(3)早发性和迟发性淋巴水肿:此类病例占所有原发性淋巴水肿的80%。早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为20~30岁;迟发性淋巴水肿于35岁以后发生。水肿最初出现在足关节周 围,大约70%的患者水肿表现在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数月或若干年的病程发展波及整个小腿,而水肿上升至大腿却少见。通常此类淋巴水肿在发病几年后趋向稳定病程进展缓慢。对侧肢体约有30%在原发肢体出现水肿后数年后也累及。此类患者很少伴发急性发作性皮炎淋巴管炎。组织检查显示,淋巴管淋巴结膜增厚、膜下原沉积、纤维变性提示炎症性病理改变。早发性淋巴水肿和迟发性淋巴水肿除了在发病时间上不同,实质并无差异 。

2.继发性淋巴水肿 起继发性淋巴水肿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外伤性或损伤性:该病因包括医源性淋巴结活检和切除后造成的淋巴回流通路的阻断临床上常见的有沟、腋窝淋巴结清扫而起的肢体淋巴水肿。任何类型的外伤因素,包括烧伤,尤其是双侧腋窝和沟区的损伤,以及大面积瘢痕成,都可导致肢体淋巴回流障碍,诱发淋巴水肿的发生。

(2) 感染或炎症性:感染和炎症是淋巴管态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长期肢体慢性湿疹、足癣及其并发的细菌感染容易导致皮肤裂伤,链球菌与葡萄球菌通过裂侵入肢体,若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可淋巴管炎的反复发作,出现高热、肢体肿胀,最后淋巴管回流功能失代偿造成肢体淋巴水肿

(3)丝虫感染性:丝虫病是一种线虫感染,20世纪50年代前,在我国尤其是江南地区流淋巴系统是丝虫感染的重要侵犯部位之一。我国虽已消灭丝虫病,但丝虫感染起的淋巴水肿的患者仍为数不少。

(4)恶性肿及其放射治疗后的淋巴水肿乳腺癌治术可起上肢淋巴水肿;盆腔肿阴茎癌等手术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或术后的放射治疗,都容易并发下肢淋巴水肿。霍奇金病也可导致肢体淋巴水肿,这是因为淋巴肿细胞侵犯淋巴管淋巴结,造成淋巴通路阻塞或破坏。淋巴肉瘤艾滋病因 其要侵犯淋巴系统,发生淋巴水肿者也不少见。肿淋巴水肿的特点是水肿起于肢体近端然后向远端扩展。淋巴显像检查可显示阻塞部位,有助于临床诊断肿导致的淋巴水肿往往有比较明确的病史,如手术、放疗史,但不应忽视一些肿的早期淋巴水肿表现,而延误肿治疗的最佳时机。上海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 民医院整复外科研究所,早期诊治的肢体淋巴水肿1043例的病因分类如下:原发性淋巴水肿112例(10.74%);继发性淋巴水肿931例 (89.26%),其中感染性487例(46.69%)丝虫性287例(27.52%),外伤性78例(7.48%),手术后53例(5.08%),其他 26例(2.49%)。

四肢淋巴水肿病机

淋 巴水肿的基本因素是淋巴液滞留造成淋巴液滞留的起始因素是淋巴回流通道受阻。有者称淋巴水肿为“低产出衰竭”以区于淋巴液生成增多淋巴环负载超荷而 起的组织水肿低蛋白血症栓塞、下肢动静瘘等。后者又被称为“高产出衰竭”因为此类水肿发生的起始因素在淋巴系统之外,淋巴输出功能相对不足是静压升高,水分和蛋白质渗出过多的结果,这类水肿不属于淋巴水肿

从解剖观点看淋巴回流障碍可发生在各级淋巴通路上,如起始淋巴 管、真皮淋巴管网、集淋巴管淋巴结、乳糜池和导管。由于淋巴受阻的部位不同,所发的淋巴水肿病理生理改变也各不同例如,盆腔大集淋巴管受阻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完全不同于起始淋巴管塞此外,不同的发病因素,如外伤、感染放射线等所造成的淋巴管病变也有差异原发性淋巴水肿如Nonne- Milroy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慢性淋巴水肿病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水肿期脂肪增 生期和纤维增生期。发病初期,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管压力增高,导致淋巴管扩张扭。瓣膜功能逐渐丧失,淋巴液反流,影响到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间液和大分子物质的能力,致使体液和蛋白质在组织间隙中积聚下肢淋巴水肿肿胀首先从始由下而上逐渐扩张,肢体呈均匀性增粗,以部和小腿下1/3为甚,此 时皮肤尚光滑柔软,指压时有凹陷性水肿,抬高患肢就卧床休息后,肿胀可以明显消退,该阶段属于淋巴水肿期。水肿持续存在在脂质成分的刺激下,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吞噬淋巴液的脂质成分,皮下脂肪组织增生,肢体韧性增加,皮肤角 化尚不明显,水肿过渡为非凹陷性,淋巴水肿进入脂肪增生期,此阶段的组织肿胀要包括淤滞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在高蛋白成分的长期刺激下,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大量纤维组织淋巴管壁也逐渐增厚纤维化,这样组织液更难进入淋巴管,高蛋白水肿进一步加重。高蛋白水肿液是细菌等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局部 容易诱发感染,丹毒反复发作感染又增加局部组织纤维化,加重淋巴管阻塞,成恶性环称为纤维增生期。临床上表现为皮肤逐渐加厚表面过度角化粗糙坚硬如象皮,甚至出现状增生淋巴瘘或溃疡等肢体极度增粗成典型的象皮肿。

诊断

临床上一般据肢体水肿及继发性病变的程度将淋巴水肿分为4期。

Ⅰ期淋巴水肿健康搜索: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无肢体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纤维化。

Ⅱ期淋巴水肿:局部水肿纤维化明显 患肢明显增粗,但两侧肢体罐网的周长相差不足5cm。

Ⅲ期淋巴水肿:局部水肿纤维化明显,患肢明显增粗,两侧肢体的周长超过5cm。

Ⅳ期淋巴水肿:严重的晚期水肿 皮肤组织极度纤维化,常伴有严重肢体角化和棘状物生成,整个肢体异常增粗,如大象腿 又称象皮肿。

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淋巴水肿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不同病因鶒,临床表现可略有差,但也有共同之处:①从始并逐渐加重的柔软的凹陷性水肿,持续数月,不伴其他症状,是本病特点;②肢体直径增加使肢体重量增加,病人常诉患肢疲劳;③随着皮下纤维化进展,肢体变硬,并发展成非凹陷性水肿 最后皮肤变硬并角化。

实验室检查:

包括鉴性的白细胞计数。丝虫病时查嗜酸细胞,外周可查到吴策班丝虫。浆蛋白、总蛋白电解质、功能试验功能试验、尿分析等可帮助排除起肢体水肿的其他原因。

其它助检查:

1.诊断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检查有助于和深部、静水肿。检查只需要注射器和穿刺针头,法简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与功能情况。淋巴水肿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L(1.0~5.5g/dl)而静淤滞、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水肿组织液蛋白质含量在1~9g/L(0.1~0.9g/dl)。

2. 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造影是将造影直接或间接注入淋巴管使之显影摄,观察淋巴管态与回流功能的一种检查法,分为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间接淋巴管造 影。淋巴管造影由于造影存留于淋巴管,加之淋巴回流障碍,造影淋巴管造成继发性损伤,因此,现在多数人已不张进淋巴管造影。

(1)直接淋巴管造影:首先用活性染料如4%亚甲蓝2.5%~11%的酸性湖蓝、0.5%~3%的伊文思蓝注射到指()蹼皮下,然后在导注射点近侧5cm处 局麻下切皮肤,找到真皮下蓝染的淋巴管,在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下用直径0.3~0.35mm的穿刺针刺淋巴管结扎固定缓慢注入碘,摄。造影外溢或淋巴管受刺激易起炎症反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抬高患肢,注意休息。

(2)间接淋巴管造影:是将造影注入体淋巴管吸收而显影的一种造影法。早期研制的造影药物刺激性强,药物吸收不稳定,显影不规则,并与管影像相混淆,未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988年新一代造影伊索显的问世使间接淋巴管造影得以临床应用。

造影法是将造影注射到蹼间隙皮下,2~3min后淋巴管充盈,造影淋巴管逐渐显影一般注射后10min左右,淋巴结已显影,摄观察

正常淋巴管造影可以见到0.5~1mm的小管道,径一致,呈波纹状,每间隔1cm显示纺锤状,为淋巴管瓣膜位置病变者不管原发性或继发性淋巴水肿,均可呈现以下表现:

淋巴管显影数量减少,或不显影,或仅见到远端的毛细淋巴管,可以为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也可为淋巴管继发性塞,不能显影。

淋巴管增生、扭、扩张,瓣膜失效,真皮反流,或淋巴管中断等。要为继发性淋巴水肿,近端淋巴管阻断所致,也见于少数原发性淋巴水肿者。

3.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 大分子的放射性示踪注入组织间隙后,进入淋巴管,几乎全部淋巴系统回流而被清除,应用显像设备可以显示淋巴回流的途径与分布,以及淋巴回流的动力变化。先后有多种核素被临床使用,前最常应用的是99mTc-Dextran。在(指)蹼间注入核素后,分在1/2h,1h,2h和3h做静态图像扫描

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能清楚的显示肢体的淋巴干和淋巴结,并能表现淋巴回流情况但一旦放射性核素进入环,迅速被等脏器摄取,影响到上部纵隔 淋巴干的显示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法安全简便易、重复性好、病人无痛苦,可用于治疗前后的比较,是前对于肢体淋巴水肿最有价值的诊断法。

鉴别

肢体淋巴水肿以其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和晚期组织纤维化造成的皮肤、皮下组织象皮样变,结淋巴造影和淋巴显像健康搜索,临床诊断一般不困难,但是水肿作为一种症状和体征,多种疾病均可起,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在诊断淋巴水肿时仍应与多种疾病相鉴

1.双侧肢体水肿时首先应区分是由于蛋白质含量高的淋巴液聚积起的淋巴水肿,还是一般蛋白质含量低的体液聚积起的水肿性、性、养不良性等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的静性或神经管性水肿。这一般可以通过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来鉴

2.单侧肢体水肿时应注意与静疾病相鉴。静疾病起的肢体水肿通常有特征性的皮肤萎缩和极深的色素沉着以及长时期的静淤滞鶒,较易与淋巴水肿,同时管造影也是区分静性和淋巴性水肿的有效手段。但应该注意,晚期静阻塞或回流不畅起的肢体肿胀,绝大多数都并有淋巴回流障碍,而淋巴回流障碍的出现会加重回流障碍鶒 在处理时应起重视。

3.女性患者出现肢体水肿时应注意与脂肪水肿相鉴。脂肪水肿是影响妇女的、较为罕见的一种疾病 这种脂肪代谢障碍的特征是:弥漫性、对称性、非凹陷性的肢体皮下组织增多,但是其淋巴显像显示,淋巴管和淋巴回流功能无明显异常

4.有些淋巴水肿患者病史较短,短期即出现明显的肢体肿胀,应警惕盆腔肿转移的可能 如宫颈癌前列腺癌转移到髂部淋巴结阻塞肢体淋巴管或同时压迫髂静起下肢较严重的淋巴水肿,在诊断上应注意

临床上一般据肢体水肿及继发性病变的程度将淋巴水肿分为4期。

Ⅰ期淋巴水肿健康搜索: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无肢体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纤维化。

Ⅱ期淋巴水肿:局部水肿纤维化明显 患肢明显增粗,但两侧肢体罐网的周长相差不足5cm。

Ⅲ期淋巴水肿:局部水肿纤维化明显,患肢明显增粗,两侧肢体的周长超过5cm。

Ⅳ期淋巴水肿:严重的晚期水肿 皮肤组织极度纤维化,常伴有严重肢体角化和棘状物生成,整个肢体异常增粗,如大象腿 又称象皮肿。

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淋巴水肿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不同病因鶒,临床表现可略有差,但也有共同之处:①从始并逐渐加重的柔软的凹陷性水肿,持续数月,不伴其他症状,是本病特点;②肢体直径增加使肢体重量增加,病人常诉患肢疲劳;③随着皮下纤维化进展,肢体变硬,并发展成非凹陷性水肿 最后皮肤变硬并角化。

实验室检查:

包括鉴性的白细胞计数。丝虫病时查嗜酸细胞,外周可查到吴策班丝虫。浆蛋白、总蛋白电解质、功能试验功能试验、尿分析等可帮助排除起肢体水肿的其他原因。

其它助检查:

1.诊断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检查有助于和深部、静水肿。检查只需要注射器和穿刺针头,法简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与功能情况。淋巴水肿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L(1.0~5.5g/dl)而静淤滞、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水肿组织液蛋白质含量在1~9g/L(0.1~0.9g/dl)。

2. 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造影是将造影直接或间接注入淋巴管使之显影摄,观察淋巴管态与回流功能的一种检查法,分为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间接淋巴管造 影。淋巴管造影由于造影存留于淋巴管,加之淋巴回流障碍,造影淋巴管造成继发性损伤,因此,现在多数人已不张进淋巴管造影。

(1)直接淋巴管造影:首先用活性染料如4%亚甲蓝2.5%~11%的酸性湖蓝、0.5%~3%的伊文思蓝注射到指()蹼皮下,然后在导注射点近侧5cm处 局麻下切皮肤,找到真皮下蓝染的淋巴管,在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下用直径0.3~0.35mm的穿刺针刺淋巴管结扎固定缓慢注入碘,摄。造影外溢或淋巴管受刺激易起炎症反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抬高患肢,注意休息。

(2)间接淋巴管造影:是将造影注入体淋巴管吸收而显影的一种造影法。早期研制的造影药物刺激性强,药物吸收不稳定,显影不规则,并与管影像相混淆,未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988年新一代造影伊索显的问世使间接淋巴管造影得以临床应用。

造影法是将造影注射到蹼间隙皮下,2~3min后淋巴管充盈,造影淋巴管逐渐显影一般注射后10min左右,淋巴结已显影,摄观察

正常淋巴管造影可以见到0.5~1mm的小管道,径一致,呈波纹状,每间隔1cm显示纺锤状,为淋巴管瓣膜位置病变者不管原发性或继发性淋巴水肿,均可呈现以下表现:

淋巴管显影数量减少,或不显影,或仅见到远端的毛细淋巴管,可以为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也可为淋巴管继发性塞,不能显影。

淋巴管增生、扭、扩张,瓣膜失效,真皮反流,或淋巴管中断等。要为继发性淋巴水肿,近端淋巴管阻断所致,也见于少数原发性淋巴水肿者。

3.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 大分子的放射性示踪注入组织间隙后,进入淋巴管,几乎全部淋巴系统回流而被清除,应用显像设备可以显示淋巴回流的途径与分布,以及淋巴回流的动力变化。先后有多种核素被临床使用,前最常应用的是99mTc-Dextran。在(指)蹼间注入核素后,分在1/2h,1h,2h和3h做静态图像扫描

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能清楚的显示肢体的淋巴干和淋巴结,并能表现淋巴回流情况但一旦放射性核素进入环,迅速被等脏器摄取,影响到上部纵隔 淋巴干的显示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法安全简便易、重复性好、病人无痛苦,可用于治疗前后的比较,是前对于肢体淋巴水肿最有价值的诊断法。

预防

术后约65%的病人肢体体积明显下降,男性预后较女性差,原因不清。术后有可能发生皮瓣缺坏死所以术中要注意皮肤厚度适中与肉贴紧,术后避免积而致感染。所有病人术后皆有轻微水肿复发,需持续用弹力支持袜与其他所有外科手术相比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除是最可靠的、最持续有效的、较简便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法。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芝麻壳

下一篇 肢体短缩畸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