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手足发抖

beta;受体亢进症是机体源性儿茶酚胺分泌正常,而beta;-受体对其刺激过度敏感致使率增快、缩力增强和输出量增多等功能亢进状态,且对beta;-受体阻滞药治疗效果良好。体征面有焦虑,但多数外观状态尚好。可有手足发抖反射增强。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自(植物)神经的失衡在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诱发起病。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要......
目录

原因

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自(植物)神经的失衡在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诱发起病。

病机制:

1、发病机制现认为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或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过度敏感有。研究实,患者的、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正常,静滴异丙上腺素后,动过速及压等症状和高搏量状态加剧,给beta;受体阻滞药后则症状搏量很快改善因此,说明了并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是心脏beta;受体对儿茶酚胺或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增强或过度敏感所致。

2、病理生理排量取决于率与搏量,后者又取决于收缩力、心脏前负荷(静心血量、室扩张度)和心脏后负荷(外周管阻力),并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儿茶酚胺与乙酰碱浓度和体温等因素调正常人在上述因素协调下,静息时排量恒定,成人心脏指数为2.6~4.0L/(min?m2),体力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后及湿热环境下可以增加,但睡眠体位改变无影响。

检查

本症各年龄均可发病年龄分布7~80岁,80%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为3∶1~6∶1,病前大多有明显精神因素如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病后等,也有部分医源性,少数无诱因。

症状多种多样,要表现心血管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前区疼痛最多见,胸痛持续时间长,多为刺痛,其次低热、多汗、失眠、四肢发麻,自觉气短不够用,叹后舒服,少数有短暂晕厥部阻塞感。当站立、紧张激动时加重,卧位、恶心呕吐减轻劳累后轻度气急,但工作一般不受影响,若出现力衰竭会有端坐呼吸

体征面有焦虑,但多数外观状态尚好。率静息时多达90~100次/min以上,个达170次/min,常随体位、情绪激动而变化站立或工作时增快,卧位或睡眠时降低,正常成人立卧率差数为(8.23plusmn;4.3)次/min,本症却达(16.95plusmn;9.18)次/min。病程长者可有轻度心脏扩大触诊前区心脏搏动强而快听诊第1音亢进,部分有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第3及第4音,第2音分裂,可闻及1~3级收缩早中期喷射性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颈外动脉上最明显,运动后更为显著。收缩压可轻度升高19~21kPa,压增大,有冲脉枪击音和毛细管征。可有手足发抖反射增强。

并发症:严重病侧可出现力衰竭。

鉴别诊断

手足发抖是常见病症但临床上易忽视,需要做如下鉴

1、甲状腺功能亢进:因心悸动过速、多汗、失眠、甲亢心脏病时电图变化,与本病相似,但本症动过速立卧位差值大,随情绪紧张而加剧甲状腺不大,无突眼征,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可与甲状腺功能亢进鉴

2、炎:本症多见青年人,因心悸胸闷促、电图ST-T改变、期前收缩,与炎易混淆但本症起病前往往有精神因素,音有力,激素、休息症状改善不大,对beta;受体阻滞药效果好可将两者鉴

3、心脏神经官能症:异丙上腺素、普萘洛尔有助诊断本症,可与一般神经官能症鉴

4、二尖瓣垂:因两者均心悸胸痛、乏力头晕电图ST-T变化予普萘洛尔症状缓解,故易混淆但收缩中晚期喀喇音、超声动图及药物试验可将两者区

5、嗜铬细胞:本症因儿茶酚胺反应敏感的症状误为体儿茶酚胺血症嗜铬细胞,但通过测定24h尿香草基杏仁酸、上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鉴

6、冠病:尤其伴有压者,也有压大、搏有力、电图ST-T异常、运动试验阳性表现。但本症表现多样,与体位情绪系大,动过速与运动量不相适应,予beta;受体阻滞药症状迅速缓解有助鉴。但要注意,两病可同时并存,特一些年龄大的本病患者会同时并冠病、压病。

7.其他原因起高动力环状态,如贫血动静妊娠、脚病、源性心脏病、硬化类癌征,均有明确原发病症状、不难鉴

缓解方法

1、及时确诊给予正确处理是完全可以治愈,恢复健康。

2、及时确诊免得误认为冠炎等,可及时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3、beta;受体亢进综征如与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并存时及时治愈beta;受体亢进综征,可减少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四肢电击感

下一篇 四肢苔藓样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