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苓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基部被黑褐色枯老膜质叶鞘包围。根茎短缩,斜伸, 具多数略肉质的须根。枝2-4个丛生,其中有1-3个营养枝和1个花枝;花枝直立,常紫红色,中空,近圆形,光滑。叶大部分基生,线状披针形,长1.5-8厘米,宽0.4-0.7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中脉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稍突起,叶柄膜质,长2-5厘米;茎生叶2-4对,狭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3-0.6厘米,两端钝,中脉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长至2.5厘米,愈向茎上部叶愈小,柄愈短,最上部叶密集,苞叶状,无柄。花多数,顶生和腋生,聚成头状;无花梗;花萼管状钟形,长10-15毫米,萼筒膜质,不开裂或一侧开裂,裂片反折或开展,不整齐,披针形或线形,长3.5-5.5毫米,先端渐尖,弯缺狭窄,截形;花冠黄色,具多数蓝色斑点,漏斗形,长2-3厘米,裂片卵形,长3-3.5毫米,先端钝圆,上半部全缘,下半部边缘有不整齐细齿,褶偏斜,截形或三角形,长1-1.5毫米,边缘有整齐的细齿;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6-9毫米,花药狭矩圆形,长2.5-3.5毫米;子房披针形,长8-11毫米,两端渐狭,柄长9-11毫米,花柱粗,连柱头长1.5-2(3)毫米,柱头2裂,裂片外展,线形。蒴果内藏,卵状椭圆形,长11-15毫米,柄长至17毫米;种子黄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2-2.5毫米,表面具海绵状网隙。花果期6-8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上、山顶,海拔1900-3400米。
地理分布
药用价值
基本信息
拼音名:Zhulingcao
英文名:She lingya grass
拉丁名:Gentiana tsinglingensis Diels
茱苓草,中药,为龙胆科植物秦岭龙胆的全草。苦,平。有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出自《陕西中草药》 。
资源分布:特产于陕西秦岭、太白山。
药材来源: 《*辞典》
《*辞典》:茱苓草
【拼音名】 Zhū Línɡ Cǎo
【性味】苦,平。
![]() | ![]() |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治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附方
①治痢疾,腹痛,小便不利:茱苓草、红石耳各二钱,朱砂七三钱,太羌活一钱。将药煎好,加香油一两及红白糖少许,稍凉后冲服太白米五至六分。
②治月经不调,痛经:茱苓草二两。研末。每次二钱,每日二次,黄酒冲服。
采集
夏、秋花期采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