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蟅虫

蟅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蟅的雌性全虫。 地鳖雌雄异,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雌虫长约3厘米,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 头小,向面弯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 前胸扩大如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不用时摺成扇状。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生刺颇多,基部扩大,盖及胸膛面及基部分......
目录

功效介绍

【异】地鳖(《本》),土鳖(《录》),过街(《埤雅》), 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地婢虫(《鲍氏小儿》),山蟑螂(《本草求原》),地乌龟(《分类草药性》),土元(《中药验鉴法》),臭虫母、盖子虫(《河北药材》), 土虫(《吉林草药》),虫、蚂蚁虎(《江苏药材志》)。

来源

雄虫第9刺1对;雌虫第8、9两缩藏于第7的里面。

生殖器不突出。

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

昼伏夜出,觅食腐殖质及淀粉等物。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②赤边水蟅,又:药用光蠊。

雌雄虫态相似。

雌虫长2.7~3.3厘米;雄虫长2.2~2.4厘米。

黑褐色。

头部位于前胸下。

眼不发达,眼间区宽。

前胸呈三角,两侧后角近于垂直。

前侧缘有淡黄色镶边。

前后翅均退化为翅基,末端尖削。

足粗短,腿下缘有巨刺

雌虫仅见7,雄虫可见8

尾须粗短。

生活于油坊、坊、灶脚下及墙角阴湿松土中。

分布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蟅虫图册蟅虫图册

采集

5~8月间捕捉。

香麦麸撒于地上以诱捕之,或晚上用灯光诱捕。

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烤干;亦可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盐水过,晒干或烤干。

药材

① 土鳖虫为昆虫地鳖的干雌虫。

呈卵而扁平,长2~3厘米,宽1~2厘米。

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9个横覆瓦状排列而成。

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小的头部,棕黑色;触角1对,多已落。

脚部足3对,弯部隆起,有弯,尾较宽而略尖。

质松脆,易破碎,有灰黑色物质,腥臭,味微咸。

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者为佳。

产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

此外,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蒙古等地亦产。

以江苏、浙江所产者个小,体轻、中无泥,品质最优,称为苏土元;其他地区所产个大体重,中含泥,品质较次,称大土元或汉土元。

② 金边土鳖又:金边地鳖虫。

为昆虫赤边水蟅的干雌虫。

呈长卵形而扁,长3~3.5厘米,宽1.5~2厘米。

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10个横,第1较宽,边缘有黄色狭边,以下9边缘为红棕色,每均有锯齿,第2、3的两侧,各有1对特异的翅状物。

红棕色,有光泽。

余与 上种相同。

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此外,鳖蠊科昆虫冀 地鳖的干雌虫,亦入药用。

北京

蟅虫图册蟅虫图册

药理作用

简介

在试管,用美蓝法曾测得地鳖虫浸膏(水后加醇沉淀)有抑制病患者的白细胞的作用,但用瓦伯氏呼吸器法,则为阴性结果。

土鳖虫与 全蝎蜈蚣研末制成的 结核,在试对人型 结核杆菌无抑菌作用。

炮制

拣净杂质,以沸水洗净,文干。

①《 本草通玄》:去足,

②《 得配本草》:去足,或、或醉死用。

性味

咸,,有毒。

①《本》:味咸,

②《录》:消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

功用治-相的功效

逐瘀,破积,通,理伤。

症瘕积聚,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①《本》:热洗洗,症瘕,破坚,下

②《药性论》:治月水不通,破留积聚

③《本草衍义》:乳,研一枚,水半,滤清服。

④《纲》:产后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术疮,小儿腹痛夜啼

⑤《本草通玄》:破一切积,跌打重伤,接

⑥《本草再新》:消水肿,败毒。

⑦《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湿骨痛,消肿,吹症。

用法与用量

服:汤,1~2钱;或入

外用:含漱或捣

宜忌

孕妇忌服。

①《本草集注》:畏 皂荚、菖蒲。

②《药性论》:畏屋游。

③《本草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①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卫气伤,有干肤甲错,两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 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小豆大。

饮服五,日三服。

(《金匮要略》大黄蟅虫) ②治产妇腹痛中有干着脐下,亦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去足)。

上三味,末之, 炼蜜和为四

一升,,取八顿服之,新下如豚

(《金匮要略》 瘀血汤) ③治折伤,接:一土鳖存性,为末,每服二、三钱。

(《医摘要》)二蚵蚾六钱(隔纸,砂锅干),自然铜二两(七次)。

为末。

每服二钱, 温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袖珍》) ④治疯狗咬伤蟅虫七个(去足,),生大黄三钱,桃仁七粒(去皮,尖)。

白蜜三钱,黄一碗,至七分服。

(《吉林草药》) ⑤治重舌,不得语:蟅虫七枚(微),盐一两半。

以水一大盏,同五、七沸。

含令吐,勿,日三,五上。

(《 圣惠蟅虫汤) ⑥治重舌塞痛:地鳖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下肿处。

(《鲍氏小儿》) ⑦治小儿腹痛夜啼蟅虫半分(微),赤芍药一分,芎藭一分。

捣罗为末。

每眼,以 温调下半钱。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 ⑧治瘰疬:鲜地鳖虫、陈瓦(在屋上隔年者佳,瓦上存性)。

同捣烂。

膏药贴上,未溃即消,已溃即敛。

(《 中医杂志》(21):6,1926)

名家论述

①《本草疏》:蟅虫,治跌扑损伤,续筋有奇效。

乃足厥阴药也。

者,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周流经络者也。

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热洗洗生焉。

能入软坚,故积,症瘕

和而卫通畅,热自除,经脉调匀, 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②《 长沙药解》:蟅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金匮》鳖甲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症瘕大黄蟅虫用之治虚劳腹满有干瘀血汤用之治产后腹痛瘀血土瓜用之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

以其消症而破瘀也。

③《本草求真》:蟅虫,古人用此以治跌打损伤,则多自然铜龙骨血竭乳香没药、五铢钱、 黄荆子、 麻皮灰、狗头

以治下腹痛痛、,则桃仁大黄

各随病症所因而用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肺性肥大

下一篇 反复抽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