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指甲可见横沟纺

皮肤粘膜淋巴结症(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管炎变为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病因尚未明确。本病呈一定的流及地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推测与感染有。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
目录

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本病呈一定的流及地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推测与感染有。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

诊断

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六条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定: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③口腔部粘膜弥漫充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发红,以及恢复期指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或扩张,则四条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近年报道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增多,约为10%~20%。仅具有2~3条症状,但有典型的冠状动脉病变。多发生于婴儿。典型病例与不典型病例的冠状动脉发生率相近。一旦疑为川崎病时,应尽早做超声动图检查。

鉴别

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炎、湿心脏炎互相鉴

本症与猩红热不同之点为:①皮疹在发病后第3天才始;②皮疹态接近麻疹红斑;③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较小儿童时期;④青霉素无疗效。

本症与幼年类湿病不同之处为: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②手足硬肿,显示常潮红;③类湿因子阴性。

与渗出性红斑不同之点为:①眼、、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成;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之处为:①皮疹在面部不显著;②白细胞总数及一般升高;③抗核抗体阴性。④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男孩多见。

与婴儿型结性多动脉类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MCLS的发病率较多,病程产短,预后较好。这两种病的相互系尚待研究。

与出疹性病毒感染的不同点为:①潮红、干裂、出,呈杨梅;②手足硬肿,常潮红及后期出现指端膜状脱皮;③眼结膜无水肿或分泌物;④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伴核左移;⑥沉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

急性淋巴结炎不同之点为:①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较轻,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无红肿;②无化脓病灶。

病毒性炎不同之处为: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②特征性手足改变;③高热持续不退。

湿心脏炎不同之处为: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②无有意义的心脏杂音;③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

预防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这一点与婴儿型结动脉周围炎相比,差异很大。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由于冠状动脉塞或炎而死亡者占全部病例的1~2%,甚至在恢复期中也可猝死。后遗缺心脏病为数甚少。约2%左右出现再发。病死率近年已下降为0.5%~1.0%。日本104例川崎病死因分析,梗塞中57%,力衰竭12%,梗塞伴力衰竭6.7%,冠状动脉破裂5%,律失常1%,其他尚有并发感染等。北京儿童医院自1986年应用二维超声动图检查川崎病188例,检出冠状动脉病变60例,包括扩张44例,动脉16例。随访3月~5年,平均22.6月。恢复正常前者40例,后者6例。恢复正常时间分为4.4±2.9月及15.7±17.2月。死亡2例,1例多发中度冠状动脉(径7mm),因急性前壁梗塞,另1例为多发巨,于病程28天发生冠状动脉破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指甲很短

下一篇 指纹皱瘪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