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一味药

一味药是汉语词汇,拼音Yí Wèi Yào,出自豆科植物马棘的全草。【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Yí Wèi Yào【】野槐树(《植物实图考》),野蓝子(《中国树木分类》),狼草(《中国植物图说·豆科》),小豆柴岩豆柴、扫把、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皂角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紫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山药植志》)。......
目录

一味药版本一

一味药一味药一味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Yí Wèi Yào

】野槐树(《植物实图考》),野蓝子(《中国树木分类》),狼草(《中国植物图说·豆科》),小豆柴岩豆柴、扫把、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皂角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紫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山药植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全草。9~10月采收。

【原态】

马棘(《救荒本草》)

灌木,高60~90厘米。分枝条有丁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5~6厘米;小7~11,倒卵形或长,长1~2.5厘米,宽5~14毫米,先端有凹陷,全缘,基部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平贴的丁毛。总状花序,腋生,长4~6厘米,苞片落;萼小,斜绿色,具毛,5齿裂,不整齐;花冠,5瓣,红紫色白色,旗瓣倒卵翼瓣,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直立无嘴,基部两侧各具短雄蕊10,2体;雌蕊单1,子房上位,扁长,无毛,1室,胚珠4~5枚,柱头多呈画笔状。荚果褐色,有种子数粒。期5月。果期8月。

植物一味药)亦供药用,另详。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功能治】

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咳嗽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②《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抱胀,咳嗽,食停及痔疮

【用法用量】服:汤,0.3~1两.

【附

①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马桑何首乌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食积饱胀:一味药、刮、石竹、萝卜子,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烂脚:马棘全草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一味药版本二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Yí Wèi Yào

【英文】Herb of False Indigo, False Indigo

】野槐树山皂角皂角、山绿豆一味药、紫料梢、野绿豆、马料梢、夜草、绿豆柴、苦处喜、豆瓣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马棘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后的第2年8-9月收获,选晴天,离地面10cm处,割下地上部分,晒干即成,以后可每年收割1次。其宜在秋后采收,切璺,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特性,喜较温明向阳,耐贫瘠,常野生低山区的荒山、林边或石缝中栽培以选 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可利用荒坡和边角隙地栽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整地,1.3m宽的高畦,33cm插窝窝点播,每1hm2用种量15kg左右。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扯草、追肥1次。苗高1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3-4株。并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7、10月各再中耕除草1次,10月中耕除草后,还要追肥1次过冬。以后每年都要中耕除草3次,在3、5、10月进,追肥2次,在3、10月中耕除草后施用,肥料以人畜粪水为。连续收获4-5年后,由于衰老,要另播种。

病虫害防治,虫害有蜂蝓及蜗牛,食害幼苗,可在晴天早上撒鲜石灰粉防治。

【性状】同属植物浙江木蓝IndigoferaparkesiiCraib与本品药效相同。

性味】性平,味苦;涩.

归经

【功能治】清热解表,瘀消积。

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烧烫伤疔疮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食积腹胀

【用法用量】服:汤,2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干品或炭存性研末,调

【附】1、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马桑何首乌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2、治小儿食积饱胀:一味药、刮、石竹、萝卜子。水服。(《四川中药志》)

3、治烂脚:马棘全草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2.《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饱胀,咳嗽,食停及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此图为实拍图-一味药

一味药 - 采集

9~10月采收。

一味药 -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苦涩,性温,无毒。"

一味药 - 功用

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咳嗽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②《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抱胀,咳嗽,食停及痔疮。"

一味药 - 用法与用量

服:汤,0.3~1两;或肉服。

一味药 - 选

①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马桑何首乌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食积饱胀:一味药、刮、石竹、萝卜子,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烂脚:马棘全草晒干,烧灰,用青油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屈曲指

下一篇 前臂和腕部的疼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