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一枝蒿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质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具有祛解表;健消积;瘀等功效,有微毒,味辛;微苦;性微湿一枝蒿出处:出自 《本草纲拾遗》拼音:Yì Zhī Hāo英文:Alpine Yarrow Herb蜈蚣草(《分类草药性......
目录

简介

一枝蒿

出处:出自 《本草纲拾遗》

拼音:Yì Zhī Hāo

英文:Alpine Yarrow Herb

蜈蚣草(《分类草药性》),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一支蒿、 蜈蚣(《贵阳民间药 草》), 羽衣草(《 贵州草药》),千条 蜈蚣江西草药手册》), 锯草(《蒙古草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 岩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rtemisia rupetris L. [A.dentata Willd.;

A. uiridis Willd.;Auris Willd.;A. wirid-ifolia Spreng.]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地上部分,扎成把,阴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持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薄纸质,初时两面被灰白色灰色,后落无毛;下部与有短柄,中部无柄,卵状或长,长1.5-5cm,宽12.5cm,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5-7,上半部裂常再次羽状全裂或3出全裂,下半部裂通常不再分裂,基部小裂半抱,小裂呈栉齿状的线状披针,先端常有短的硬尖头;上部苞片 羽状全裂或3全裂。 头状花序半球或近球,直径4-7mm,具短梗或近无梗,下徒工 或斜展,基部常有羽状分裂的小 苞,在上排成穗状或近于 总状花序总苞3-至4层,外层、中层总苞面有短柔毛,边缘膜质,撕裂状,总苞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具灰白色托毛;雌花1层,8-16朵, 花冠的瓶状或狭锥状,檐部具3-4裂齿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附属物长三角花柱花冠等长,先端分叉。 瘦果部常有不对稀的膜质冠状边缘。、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900m的干山坡、荒漠草原、 草甸、冲积平原及干河谷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

一枝蒿图册一枝蒿图册

性状鉴别

该品长20-50cm。呈类,表面淡黄土黄色,断面黄色数个或单一,幼上有 短茸毛,老多光滑,,有不甚明显的纵向条纹,直径1.5-3mm,呈紫红色,有时黄绿色,中空。基部叶裂呈狭披针,具柄,上部较小,羽裂或不分裂,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序,具柄,上部较小,羽裂或不分裂,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序 总苞3-4层,外层绿色,纸质,条层膜质,卵形管状黄色,边1列,雌性;两性,长约2mm。果倒,长约1mm。全株具特异芳香,味微苦。

显微鉴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菲薄的 角质层,可见丁或叉状非 腺毛皮层细胞3-7列,间有裂隙,在的棱角处常存在的外韧型 维管束皮层细胞大而明显;维管束约20个排列成环,射线细胞1-2列,每个维管束中柱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纤维和导和均 木化, 成层不明显;部薄壁细胞较大,壁部薄壁细胞较大,壁木化,具 纹孔,中央常呈空腔。

粉末特征 黄绿色。丁或叉状非腺毛端狭尖,微,长达600μm以上; 腺毛头部呈,由6-10个细胞排列成2列,长约38-44 μm,直径32-44μm,短轴22-25μm, 副卫细胞3-5个, 花粉粒类,直径约18μm,外壁较厚,微有小刺状突起,螺纹导和直径10-15μm。

药理作用

蓍草试管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宋痢疾杆菌、 弗氏痢疾杆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为 酯香豆类化物。用相当于人量的625倍于 小白腔注射)无死亡。10%鲜草 醇溶性部分用平法,对 金黄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 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动物实验明,该品毒性低,临床使用较安全。

炮制:取全草去、洗净利、晒干、切断备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能治:祛解表;健消积;瘀。 风寒感冒; 食积气滞; 脘腹胀痛;跌打瘀肿; 风疹;蛇伤

用法用量:服:汤,10-15g;或入。外用:适量, 膏或

注意:孕妇忌服。

⒈治 跌打损伤:一枝蒿一两。涂擦。

⒉治重伤,止痛消肿:一枝蒿二钱, 法半夏三钱,生白芷三钱。各药研成细未,混水吞服,每服三分。

⒊治跌打损伤,湿疼痛:一枝蒿一钱, 香血藤五钱, 二钱, 头五钱, 排风藤四钱,红 牛膝三钱。二斤,每次服一两。

⒋治块:蓍、独蒜、穿山甲未、食盐。同以好捣成饼,量大小贴之,两炷香为度,其化为脓,从大便出。(《保寿堂》)

⒌治头风、年久头风痛:一枝蒿捣绒绞汁,滴。(《 贵州草药》)

⒍治腹痛蓍草三至五钱。水服。(《 湖南药物志》)

⒎治肿毒:蓍草三至五钱。水服。(《 湖南药物志》)

⒏治 牙痛一枝蒿捣绒,揉擦两太阳;如痛不止,再取含塞于痛处。(《贵州草药》)

⒐治毒蛇咬伤一枝蒿水慈姑。捣烂,或晒研未,调淘米水。(《贵阳民间药草》)一枝蒿一握,捣烂,在患肿上部向下推,直到伤处,于伤周围,并可止。此药后疼痛减低。(《贵阳市秘》)

1.治尿路感染:东南星蕨15g,石韦15g, 海金沙9g,水

2.治黄阖 :东南星蕨15g,茵陈15g,龙胆草6g,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疾患。将蓍草制成注射液,每安瓶2ml,相当原生药8g,成人每次2-4ml,每日2次, 肉注射,小儿酌减。或取鲜3-5钱,水服,每日2次。亦可用加工制成50%凡 士林软膏外用。曾治急性 外科感染、 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体炎、 急性淋巴结炎、 深部脓肿、 妇科炎症疾患、 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中耳炎、湿疹等共188例。急性炎症以3日为观察期,如已见效可继续用药5-7日以巩固疗效;慢性炎症以7-10日为观察期,疗程视病情而定。结果1疗程后痊愈137例(72.8%),好转36例(19.2%),无效15例(8%)。据临床观察,该品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退热镇痛作用,尤其对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 扁体炎和急性 乳腺炎疗效显着,而对 呼吸系统炎症效果较差。有效病例多数在1-2日体温降至正常;2-3日 白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

古书记载

⒈ 《纲》 :蓍疾。

⒉ 《纲拾遗》 :活解毒,去一切积滞、沉痼阴等疾,驱理怯。

⒊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涂疮生

⒋ 《东北药植志》 :为健、强壮,又为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肩胛带和上肢疼痛

下一篇 一枝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