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云南紫珠

云南紫珠:Callicarpa yunnanensis)为马鞭草紫珠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30米至560米的地区,多生在江边疏林和沟谷林中,前尚未由人工栽培乔木。有药用价值。乔木,高12-18米;小略呈四棱,有纵条纹,与叶柄叶片花序均被灰棕色分枝柔毛和星状毛。叶片纸质,或卵状,长(12)-20-(27)厘米,宽(7)-9-......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12-18米;小略呈四棱,有纵条纹,与叶柄叶片花序均被灰棕色分枝柔毛和星状毛。叶片纸质,或卵状,长(12)-20-(27)厘米,宽(7)-9-(13.5)厘米,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表面除外无毛,面被分枝柔毛和星状毛,两面密生红褐色小腺点,侧脉10-12对,第三回近平排列;叶柄粗壮,长1.5-3厘米。聚伞花序粗大,宽8-13厘米,6-7次分歧,排成半球伞房花序式,花序梗粗壮,长4-5厘米;花柄纤细,长约3毫米;苞片细小,线形花萼杯状,长约0.8毫米,密被灰色星状茸毛,端近头状;花冠紫色,长约3毫米;丝长约为花冠的2倍,药室纵裂;子房有微毛和棕红色腺点。果实浆果状,成熟时紫红色,径约3毫米。果期7-12月。

特产云南(勐腊)。生长于海拔530-560米的江边疏林和沟谷林中。越南也有分布。

本种也有止作用,药效仅次于木紫珠C. arborea Roxb.(《云南植物志》)。

本种为高大的乔木叶片纸质,面被灰棕色分枝毛和星状毛,两面密生红褐色腺点,边缘全缘,果柄细长。它和木紫珠C. arborea Roxb.相似,但后者叶片革质,面密被黄褐色厚茸毛,两面无腺点,且叶柄较长,果柄较短而不同。

1.杜虹灌木,高1-3m,小叶柄花序均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和分枝毛。单叶对生,叶脉粗壮,长1-2.5cm;叶片卵状,长6-15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被短硬毛,面被灰黄色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点;侧脉8-12对。聚伞花序腋生,4-7次分歧,花序梗长1.5-2.5cm;具细苞片花萼杯状,被灰黄色星状毛。萼齿钝三角花冠紫色至淡紫色,无毛,长约2.5mm,裂4,钝,长约1mm;雄蕊4,长约5mm;子房无毛。果实近球紫色,径约2mm。期5-7月,果期8-11月。

2.白棠子树 小灌木,高1-3m。多分枝。小纤细,带紫红色,幼时略被星状毛。单叶对生;叶柄长2-5mm;叶片卵形披针,先端长尖或尾尖,两面无毛,面密生细小黄色腺点;侧脉5-6对。聚伞花序腋生,细弱,宽1-2.5cm,2-3次分歧;花序梗长约1cm,略被星状毛,结果时无毛;具线形苞片花萼杯状,先端具不明显的4齿或近头状;花冠紫色,长1.5-2cm,先端4裂,钝雄蕊4,丝长约为花冠的2倍,花药卵形,细小;子房无毛,具黄色腺点。果实紫色,径约2mm。期5-6月,果期7-11月。

3.华紫珠 灌木,高1-3m。小纤细,幼时稍有星郑州志,老时落。单叶对生;叶柄长2-8mm;叶片至卵状披针,长4-1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两面近无毛,有显着的红色腺点;侧脉5-7对。聚伞花序细弱,生于腋,3-4次分歧,微被星状毛,总花梗稍长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细小;花萼杯状,具星状毛和红色腺点,萼齿明显或钝三角花冠紫色,疏被星状毛,有红色腺点;雄蕊4,丝与花冠近等长;子房无毛。果实紫色,球,径约2mm。期5-7月,果期8-11月。

4.老灌木,高1-3m。小黄色,被星状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纸质,宽,长5-15cm ,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黄绿色,稍有毛,淡绿色,疏被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点;侧脉8-10对。聚伞花序腋生,宽2-3cm,4-5次分歧,被星状毛;花萼钟状,长约1.5cm,疏被星状毛,后落,有黄色腺点,萼齿钝三角花冠紫色,长约3mm,稍有毛,具黄色腺点;雄蕊4,药隔黄色腺点;子房被毛。果实紫色,初被星状毛,熟时无色,径约2.5-4mm。期5-6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590m以下的一半、山坡、溪边林中或灌丛中。

2.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灌丛中。

3.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谷地和溪旁灌丛中。

4.生于海拔200-3400m的疏林和灌丛中。

分布范围

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2.分布于华东、华南及河北台湾河南、湖北、贵州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3.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4.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主要价值

1.止作用紫珠草注射液对人可使增加,出时间、块收缩时间、酶元时间缩短。对蛙肠系膜表现管收缩,将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可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浆膜由粉红变白,对家兔出时间可使之缩短。以紫珠草提取液为药的35号止粉,对狗肝创伤及枪伤均有止作用。

2.抗菌作用紫珠草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涩;凉

【功能治】收敛止清热解毒呕血咯血;衄便血尿血牙龈崩漏;皮肤紫癜外伤肿毒;毒蛇咬伤烧伤

【用法用量】服: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外用:适量,鲜品捣;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肠: 干紫珠叶末三至五分。调冷水,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干紫珠末二钱,水,代常饮。②治咯血: 干紫珠叶末五至七分。调鸡蛋清,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干紫珠叶末二钱,水,代常饮。③治衄: 干紫珠叶二钱。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末塞。④治创伤: 鲜紫珠叶,用冷水洗净, 捣匀后;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掺,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①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⑤治跌打内伤: 鲜紫珠叶和实二两,冰糖一两。,分二次服。 (《闽东本草》)⑥治一切咽喉痛: 取鲜紫珠叶一两。洗净,水二碗,一碗服,或常服。 (《闽南民间草药》)⑦治拔后出不止: 用消毒棉花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⑧治赤眼: 取鲜紫珠草头一两。洗净切细,水二碗,一碗服。 (《闽南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解诸毒物,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狂犬毒,并汁服;亦汁洗疮肿,除长肤。

2.《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消炎,解郁

3.《浙江中药资源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4.《中国药植图鉴》:对食道静,肠溃疡创伤伤出,以及拔均有良效。

5.《闽东本草》: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趾垂症

下一篇 足的放射性疼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