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云实蛀虫

【出处】《浙江中医》【拼音】Yún Shí Zhù Chónɡ【】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山药植志》),云实蠹虫(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寄生于豆科植物云实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间,云实部的蛀孔,用刀剖取,随用或干密贮藏。治小儿疳积麻疹透发不快,筋骨痛。①《宁海县志》:治麻毒内陷。②《温岭县药物资源录》:治小儿养不良......
目录

云实蛀虫·版本一

基本信息

【出处】《浙江中医

【拼音】Yún Shí Zhù Chónɡ

】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山药植志》),云实蠹虫(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寄生于豆科植物云实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间,云实部的蛀孔,用刀剖取,随用或干密贮藏。

功能

小儿疳积麻疹透发不快,筋骨痛

①《宁海县志》:治麻毒内陷

②《温岭县药物资源录》:治小儿养不良,筋骨痛,小儿初生不乳

①治小儿疳积:一黄牛刺虫十至二十条,研细末,不拘用量及次数,掺入粥拌食。暂时忌吃不易消化食物。(《浙江中医》(12):32,1958)二天牛幼虫,蛋食用。(《浙江山药植志》)

②治小儿麻疹失透:天牛幼虫二条,捣碎,水送服。(《浙江山药植志》)

③治筋骨痛云实蠹虫,研末,每用二至三分,甜送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小儿初生不乳云实蠹虫,研末,每用一分,和人乳调匀,涂患儿。(江西草药手册》)

云实蛀虫·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浙江中医》。

1.《浙江中医》:黄牛刺虫,是寄生在黄牛刺(云实)木干的蠢虫,长约七、八分,色淡黄。民间验以此虫治有特效,为其它木蠢虫所不及。

2.《草药》:云实蠢虫,如蚕,春夏在中,秋冬在部。

【拼音】Yún Shí Zhù Chónɡ

【英文】seed of Mysorethorn

】老姆木虫、阎王刺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云实寄生天牛及其近缘昆虫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Reichrdia decapetala Roth;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视云实中下部有蛀虫孔,有较新鲜的木渣推出孔外时,将下,用刀纵剖,取出幼虫;冬季及春季幼虫多寄生部,可挖剖取。取出的幼虫置瓦干,保持虫体完整。鲜用可随时收取。

云实 攀援灌木树皮暗红色,密生倒钩刺托叶阔,半边箭头状,早落;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cm,羽片3-10对,对生,有柄,基部有刺1对,每羽片有小7-15对,膜质,长,长10-25mm,宽6-10mm,先端微缺,基部钝,两边均被短柔毛,有时毛落。总状花序生,长15-30cm;总花梗多刺;左右对称,花梗长2-4cm,劲直,萼下具关节落;萼片5,长,被短柔毛;花瓣5,黄色,盛时反卷;雄蕊10,分离,丝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无毛。荚果近木质,短状,偏斜,长6-12cm,宽2-3cm,稍膨胀,先端具尖,沿缝线膨大成狭翅,成熟时沿裂,无毛,褐色,有光泽;种子6-9颗,长褐色、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山谷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

功能主治

【性状】鲜品如蚕,长,稍扁,乳白色(干品棕色)。长4-5cm,前胸硬皮有凸纹,深棕色,其前鸟状纹,后密生棕色粒状小点,其中两侧各夹有1对尖状空白纹;后胸至第7部各有一呈扁状突起的移动器,其上整齐密生2圈棕色小粒点;前胸至第7面亦有移动器。两侧丛生棕色毛。

性味】辛;甘;温

归经

【功能治】益透疹,消劳伤,疹毒内陷疳积

【用法用量】服:研末,3-6g;或制成食品。

【各家论述】

1.《宁海县志》:治麻毒内陷

2.《温岭县药物资源录》:治小儿养不良,筋骨痛,小儿初生不乳

摘录

《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云支花

下一篇 足趾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