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云雀

云雀 云雀(拉丁:Alauda arvensis),叫天子,百灵科云雀属小型鸣禽。它是丹麦法国的国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河北山东以及东北黑龙江、吉林等地。其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褐色浅黄色,胸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勺具羽冠,腿、脚强健有力,后具1长而直的爪,后缘具盾状鳞。它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
目录

形态特征

云雀上体呈较暗的砂棕色,满布显著的黑色纵纹,有一短的羽冠,一般在竖起时才易见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

特征

上体大都砂棕色,各羽纵贯以宽阔的黑褐色轴纹;上和尾上覆羽的黑褐纵纹较细,棕色因而较显著。后头羽毛稍有延长,略成羽冠状。两翅覆羽黑褐,而具棕色边缘和先端;初级和次级羽亦黑褐,有的羽端缀棕白色,外翈边缘缀以棕色,此棕色羽缘在羽亦宽阔而浓著,及其三级羽则外羽缘此色更宽阔。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而宽缘以淡棕色,最外侧一对几乎纯白,其翈基处具一暗褐色楔型斑,次一对尾羽的外翈白,而黑褐,余羽均黑褐色,微具棕白色狭缘。眼先和眉纹棕白;颊和羽均淡棕,而杂以细长的黑纹;颧区微具褐纹。胸棕白,密布黑褐色粗纹;下体余部纯白,两胁微有棕色渲染,有时还具褐纹。雌雄相似。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上体黑色棕色均较鲜浓,下体的黑褐色斑纹亦较多而密。

虹膜暗褐;嘴角褐色;嘴缘和下嘴基部淡角色;脚肉褐色,后爪较后长而稍直。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阔的环境,故在草原地和沿海一带的平原区尤为常见。多集群在地面奔跑,作觅食物和嬉戏追逐活动,间或挺立并竖起它的羽冠,在受惊时更是如此。从不见栖息树上。云雀巢多造在阔的地面上。没有发现它们在树上或建筑上筑巢,在地面多选择荒坡、坟地、田间荒地、路旁和沙滩地

歌声柔美嘹亮,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俟升至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而复疾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故有告天鸟之称。高时,往往仅听到其歌声,而难于获见其鸟。降落亦似上升的状态,两翅常往上展着,随后突然相折,而直落于地面,很有情趣。

分布范围

云雀分布图

中国分繁殖在中国较北和西北的新疆青海西藏河北山东以及东北黑龙江、吉林等。冬季迁徙至东北南部和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至江苏、广东北部等地越冬。

世界分布要分布于古北区范围的国家。从前苏联东部到西欧诸国以及亚洲东北部日本、朝鲜、向西中国、中亚一直到非洲北部。

繁殖饲养

云雀在海拉尔地区,从5月上旬始产卵,直到6月中旬,为期一个多月。据娄巨贤(1966)在吉林延吉县龙井地区观察,4月18日始产卵,每日产卵1枚,时间在5时30分-6时40分之间,每窝卵数3-5枚,15枚卵大小平均为16(15-17)×21.8(20-23)毫米,卵重(19枚)平均为2.7(2.5-3.0)克。卵为灰色,杂以褐色或暗灰色斑点,在卵能钝端尤密集,成一个环状。孵卵全由雌鸟承担。约11天孵出。

雏鸟几全食动物性食物,分检7只鸟,有甲虫碎、蛾类幼虫、蛴螬、蜘蛛、蝽象及其它昆虫碎

雏鸟生长至第4天,可见到各羽区,第5天睁眼,第8-9天当雏鸟可站立时即离巢:但没有觅食能力,需接受亲鸟喂养,待离巢后10天左右,能独立生活。分布于该地区的云雀7月中旬或下旬结束第二次繁殖,此时很少鸣唱,常和幼鸟一越活动,始过泊生活,10月中、下旬离去。

种类介绍

中文拉丁
1云雀亚种Alauda arvensis arvensis
2云雀葡萄亚种Alauda arvensis sierrae
3云雀非洲亚种Alauda arvensis harterti
4云雀南欧亚种Alauda arvensis cantarella
5云雀高加索亚种Alauda arvensis armenica
6云雀新疆亚种Alauda arvensis dulcivox
7云雀亚种Alauda arvensis kiborti
8云雀东北亚种Alauda arvensisintermedia
9云雀北京亚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
10云雀萨哈林亚种Alauda arvensis lonnbergi
11云雀西班亚种Alauda arvensis guillelmi
12云雀日本亚种Alauda arvensisjaponica

云雀见于中国的有6个亚种

新疆亚种Alauda arvensis dulcllvoxHume

繁殖于中国新疆地区的喀什、城、准噶尔盆地、富蕴、托里、和丰、巴里坤。在国外见于前苏联西伯利亚西部,从乌拉尔沿东南一带到塞河,北部大约从北纬61°到66°,在南部沿哈萨克斯坦通过阿勒泰西部和中部、天山西部、帕米尔到巴基斯坦东北部,伊朗霍拉桑西部。冬季迁徙到伊朗东南部俾路支——斯坦,阿拉伯湾,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

态上和东北亚种比较相似,但上体羽,包括翅覆羽所具有的黑色羽轴纹较少,并宽缘以棕色,向外渐稍沾灰色,所以上体显得较淡。

亚种Alauda arvensis kibortiSaleskij

在中国的繁殖区比较窄,仅在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和中部泾公;冬季见于福建福州(Vaurie,1959),国外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尼塞(Yenisei)以东,大约到勒拿(Lena)和泽亚(zeya)河,南到阿勒泰中部以东地区以及蒙古、朝鲜。分布区的东北和东南界限不很清楚,因这些地有危;西州i和锄舯mr4中间类型存在。和新疆亚种相似,但体色较暗,呈暗灰,少砂色,上体的羽轴纹亦较浓密。

东北亚种Alauda arvensis intermediaSwinhoe

云雀甘肃西北部泉、张掖,中部兰州,南部玛陕西秦岭南北坡各地,宁夏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东南部赤峰,河北河南,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中部乌苏里和长白山;南至江苏沙卫山岛(旅鸟、冬候鸟);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北部(冬候鸟)。冬候鸟中有的属于北亚种。

北京亚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Swinhoe

在中国均为旅鸟和冬候鸟,见于东北北部满洲里、大兴安岭河、齐齐哈尔,东北南部,西南部绥中以及河北等。国外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东北部,从勒拿河中游、雅纳河,印迪吉尔河中游和科利马河下游到泽亚河上游,鄂霍次克海沿岸,堪察加半岛和千岛,迁徙时和冬季布于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下游和前苏联的乌苏里、萨哈林岛,日本,朝鲜。春季有规律地向北迁徙,但不繁殖在科曼多尔岛、阿拉德尔湾系迷鸟。 本亚种色彩比较深,富于褐色黑色;新换就的羽毛羽缘宽阔,呈浅黄色;是各亚种中体最大的,雄鸟翅长可达到124毫米(Vaurie,1959)。

日本亚种Alauda arvensla japonicaTemminek et Schlegel

在中国为旅鸟,见于江苏沿海_带。国外要分布于日本繁殖在北海道、本州岛、渡、九州。北海道和户北部的类群冬季移至日本中部和西南部低地越冬。户南部的类群不迁徙。附近的一些岛屿也有记录。

体色和pekinensis亚种相似,其区是体显著较小;翅端变化大,但以居多。

云雀萨哈林亚种Alauda arvensla lonnbergiHachisuka

在江苏镇江12月偶得一次。 国外分布于前苏联鄂霍次克海西南海湾的岛屿、萨哈林岛,可能在黑龙江入海地区也有分布。冬季迁徙到朝鲜和日本。与日本亚种比较相似,但体较大,上体的条纹稍重著;与北京亚种相比,上体要暗些。

动物保护

  • 云雀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济、科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录》。
  •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

动物文化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诗歌运用浪漫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这首诗歌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对其美妙的变化着迷。

凯撒创建了一个军团“Legio Quinta Alaudae”,即“云雀的第五军团”,可能由高卢人组成,他们的头盔上装饰着云雀的翅膀作为一个独特的标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爪状趾

下一篇 云防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